我是在血雨腥风的大结局夜之后出于一种叛逆的心理点开这部剧的,所以我的观剧心境可能与实时追剧的人不太一样,也许我现在说什么都像自命清高哗众取宠,但是我还是决定保持忠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前十集整个剧组的发挥都堪称完美,导演是真的有点功夫在身上的,画面 色彩 镜头运用都很有想法,审美角度绝对是一次极好的体验。编剧提供了很深刻和庞大的内核,虽然会有一点零散但是瑕不掩瑜,演员们也给角色注入了很饱满的灵魂。

喜剧的节奏和悲剧的安插相辅相成恰到好处。

这是我最喜欢这个剧的一点,即对悲喜的思考和呈现。前几集男女主在讨论悲剧的时候有一句台词“悲剧从远处看都是喜剧”,通俗易懂地说,世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世人习惯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习惯于不知全貌予以置评,这也是几乎全剧人的痛苦源头。剧中悲喜穿插着提供了很多反套路的小高能片段,女主的搞笑女设定总是热衷于把不幸变成好笑的事。整个剧的情绪一直在起落之间横跳,美好的画面总是会催生出不安的预感。就像真实人生的投射,包含了跌宕起伏的历程和敏感异变的情绪,使这个剧呈现出流动的质地。

2521是个进行了很多思考的剧,对感情对青春对人生对社会,从来就不是一个轻飘飘的形态,所以略微沉重的后半段才没有导致它过分失衡。

关于被人诟病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并不认为前后立意脱节,剧名2521,两个很有参考意义的时间节点,25岁是面向社会的年龄,21岁是还对未来充满美好畅想的年龄。整部剧不可能只展现21的青春热血,对25的迷茫挣扎只字不提。

关于BE,我承认在已知的前提下结局的杀伤力会减弱很多,但我还是哭成了个人工瀑布。

但我其实并不认为很突兀生硬,因为最终的分手理由其实是符合前期塑造的男女主性格的,并不存在什么人设崩塌的情况。男主的回避型人格不改正总有一天会耗尽女主的热量,男女主的心理年龄差在面对危机时会促使他们有不同的应激反应,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一切都是导致分手的原因。不能说一点儿不牵强,但是完全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严重的纰漏。

那么究竟失败在哪里呢?

失败在它不得不是个BE,失败在编剧过早地释放出了BE的信号,她没有办法按照观众所期望的那样让它以完美的姿态结尾,只能以“可以不存在的分手”来自圆其说。失败在她低估了观众对美好爱情的热切追捧以及对悲剧的强烈排斥,这让她前期的一切布局埋线都失去了意义。还说得过去的分手原因被认定为毫无逻辑。

那么责任由谁承担,是单纯的观众,还是定位错误的编剧。一哄而起的心碎愤怒,究竟是因为什么。剧本逻辑的问题就说剧本逻辑的问题,不喜欢be就说不喜欢be,又或者因为感到自己的自欺欺人被背叛,是什么就说什么,都可以。但我本人不接受因为人生很难所以电视剧就必须要善终这种创作绑架。可选择的剧有很多,盲选本就有风险,如果这个剧BE得一点征兆都没有,那它确实值得被骂。但是看看弹幕,过程中大家明明很多次都出现了质疑和动摇,但是还是不惧风险的看下来了,最终这样的结果要归责给谁呢?

人们对美好的本能向往没有错,但人生本就是悲喜BE:HE 50%的概率,碰上了BE,平静地接受就好了。

另外,剧也好人生也好,爱情从来就不是全部。互相治愈,一起成长,各自幸福,未必凡事都需永远。

但是总归还是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