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百击》到《精疲力尽》,近期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让我颇具惊喜,最近计划每周至少找部新浪潮电影作为本周电影的候补,恰逢上周在b站寻找《坏血》中的奔跑画面时,看到了《戏梦巴黎》与《法外之徒》中卢浮宫的奔跑画面,不由让我心生好奇,于是本日便安排了《法外之徒》和《戏梦巴黎》两片连看,那作为开篇的自然是戈达尔的《法外之徒》。
电影从开始就塑造了两名男士弗朗茨,阿瑟和一名女性奥迪尔三人之间的故事,一名循规蹈矩富人家侄女奥迪尔在英语课上对阿瑟心动,而被弗朗茨和阿瑟蛊惑对主人家中的资产产生了念想,从而走上犯罪途径的故事。不知电影的人员设置是否参考了《祖与占》,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人的关系确实更能体现人物情绪的流动和情感的变化。电影的故事很符合欧洲文艺片的调性,应该说本片就是一部欧洲文艺电影的典范和教科书。
电影在画面构图和场景塑造人物上,极其优异,当女孩从零钱包中偷取钱后肆意奔跑的场景,既凸显了她打破规则后的愉悦,同时和她在前段骑车时通过左右手示意自己左转右转那样的遵守规则,而出来后的女孩则开始翻墙过河预示着规则的打破。而这种奔跑同时也透露着一种肆意和放纵的青春气息。电影通过画面展示情感和心意传递的方法也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点烟这个简单的行为完成了三者间关系的阐述,同时通过聊天时的画框分割以展示角色立场的统一和分裂也是电影中使用的技法,包括使用舞蹈确认三人爱情关系和心意的方式都让人大开眼界,即是是60年前的电影,如此精心的排布和拍摄方法让人惊叹,戈达尔确实天赋异禀。电影中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桥段在今天的文艺电影中尤为可见。
除了这些特点,我愿称之为文艺片教科书的原因之一便是相对于当下的文艺片来说电影虽然融入了大量的空镜头,但是为考虑到观众的视角,电影依旧采用了念白的方式将环境以及其所凸显的氛围表述了出来,在当下的文艺电影中导演似乎已经开始默认环境是人物心理的映射,同时对应的解释也已经被导演所抹去,而《法外之徒》似乎更方便观众去入门文艺片,既包含了荷兰角,空镜等技法,导演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向观众解释了这些技法的作用,不由让人心生佩服。
当然电影中依旧包含了了戈达尔在《精疲力尽》中的一些影像风格,如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依旧有着《精疲力尽》中的一些影子,同时也在试图着讨论一些“to be or not to be”这样深奥的哲学问题,相较于《精疲力尽》中大量的跳剪,《法外之徒》的剪辑在这方面就克制的多,很多的长镜头使得电影的观感更加连续,更加自然。电影结尾处阿瑟中枪后痛苦而又挣扎的向叔父走去,并在绝望后扣下扳机,与伤害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告别。从而引出了奥迪尔对弗兰茨袒露“每个人都是一座情感的孤岛”这样的观念。而阿瑟死亡时的挣扎也不由的让人联想到《精疲力尽》中米歇尔那跌撞而又痛苦的死亡。
个人评分:9.2分,极其推荐的文艺片入门电影,在看过本片后,再回到王家卫的电影会发现其电影中充斥着不少本片的影子。
文艺片的教科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从前光景
今期有些浮躁,对于闷片的接受程度也略有下降,所以便找来了一部不那么闷,但也不那么商业的电影看上一看。电影开场便是莫奈的睡莲,随后引入了商业拍摄和与博物馆的艺术氛围形成了一种反差,并让模特提出画作颜色和衣服颜色不搭,希望改变画作颜色这 ...
人生即旷野
距戛纳电影节已经近4个月,近期《风林火山》的上映又让我想起了之前获得评审团大奖的《接近终点》,苦于国内缺乏资源,一直未能一睹其风采,今日正巧在b站寻片,恰逢其会,便开打一睹为快。电影开场便是一个像是搬家一般的场景,随着人们搭建的细节 ...
写在假日的结尾
本篇写在国庆假日的尾巴上,从假日到工作状态还是需要一些手段来转换一下这种状态,于是就选择了前几日在流媒体上映的《长安的荔枝》作为假日状态切换的第一部电影。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应该算得上是暑期最具有话题的电影之一,虽然因为题材原因 ...
幻想亦或是现实
前两周因过于忙碌,所以暂停了观片计划,果然人在过于忙碌和疲惫的状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只想安稳的躺着,本周算是阶段性的事物告一段落,终于有心情安稳下来欣赏一部电影,在电影选题上纠结了很久,但最终因为下周即将启程去日本,所以便在日 ...
最精彩的竟然是"下集预告"
开场一段紧急的弦乐将电影拉开序幕,电影明显想把话剧和电影形式结合起来,从赵丽颖登场开始就展现了本片试图进军女权话题的意图,确实电影的主演基本都是女性,从话剧编辑赵丽颖,监狱老大杨幂到杀人凶手章子怡,主要角色基本都是女性角色,而女性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