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百击》到《精疲力尽》,近期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让我颇具惊喜,最近计划每周至少找部新浪潮电影作为本周电影的候补,恰逢上周在b站寻找《坏血》中的奔跑画面时,看到了《戏梦巴黎》与《法外之徒》中卢浮宫的奔跑画面,不由让我心生好奇,于是本日便安排了《法外之徒》和《戏梦巴黎》两片连看,那作为开篇的自然是戈达尔的《法外之徒》。
电影从开始就塑造了两名男士弗朗茨,阿瑟和一名女性奥迪尔三人之间的故事,一名循规蹈矩富人家侄女奥迪尔在英语课上对阿瑟心动,而被弗朗茨和阿瑟蛊惑对主人家中的资产产生了念想,从而走上犯罪途径的故事。不知电影的人员设置是否参考了《祖与占》,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人的关系确实更能体现人物情绪的流动和情感的变化。电影的故事很符合欧洲文艺片的调性,应该说本片就是一部欧洲文艺电影的典范和教科书。
电影在画面构图和场景塑造人物上,极其优异,当女孩从零钱包中偷取钱后肆意奔跑的场景,既凸显了她打破规则后的愉悦,同时和她在前段骑车时通过左右手示意自己左转右转那样的遵守规则,而出来后的女孩则开始翻墙过河预示着规则的打破。而这种奔跑同时也透露着一种肆意和放纵的青春气息。电影通过画面展示情感和心意传递的方法也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点烟这个简单的行为完成了三者间关系的阐述,同时通过聊天时的画框分割以展示角色立场的统一和分裂也是电影中使用的技法,包括使用舞蹈确认三人爱情关系和心意的方式都让人大开眼界,即是是60年前的电影,如此精心的排布和拍摄方法让人惊叹,戈达尔确实天赋异禀。电影中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桥段在今天的文艺电影中尤为可见。
除了这些特点,我愿称之为文艺片教科书的原因之一便是相对于当下的文艺片来说电影虽然融入了大量的空镜头,但是为考虑到观众的视角,电影依旧采用了念白的方式将环境以及其所凸显的氛围表述了出来,在当下的文艺电影中导演似乎已经开始默认环境是人物心理的映射,同时对应的解释也已经被导演所抹去,而《法外之徒》似乎更方便观众去入门文艺片,既包含了荷兰角,空镜等技法,导演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向观众解释了这些技法的作用,不由让人心生佩服。
当然电影中依旧包含了了戈达尔在《精疲力尽》中的一些影像风格,如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依旧有着《精疲力尽》中的一些影子,同时也在试图着讨论一些“to be or not to be”这样深奥的哲学问题,相较于《精疲力尽》中大量的跳剪,《法外之徒》的剪辑在这方面就克制的多,很多的长镜头使得电影的观感更加连续,更加自然。电影结尾处阿瑟中枪后痛苦而又挣扎的向叔父走去,并在绝望后扣下扳机,与伤害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告别。从而引出了奥迪尔对弗兰茨袒露“每个人都是一座情感的孤岛”这样的观念。而阿瑟死亡时的挣扎也不由的让人联想到《精疲力尽》中米歇尔那跌撞而又痛苦的死亡。
个人评分:9.2分,极其推荐的文艺片入门电影,在看过本片后,再回到王家卫的电影会发现其电影中充斥着不少本片的影子。
文艺片的教科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新一代的挖井人
久未回家的锡南回到了自己小镇中的家,锡南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家中还有母亲和妹妹,父亲一直在坚持在爷爷的山上打水,可村里的老人都认为那里没有水。而锡南也在为自己的书进行筹款,同时想通过考试成为一名老师。可父亲沉迷于赌马,使得锡南在小镇上 ...
迷惘的灵魂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和,不丹的电影我仅接触过前些时间的《僧侣与枪》,电影走的是政治讽刺和社会隐喻的风格,所以本片先入为主自然带入了这样的观念。《十字路口的猪》这个标题就让人带有一丝遐想,熟悉电影的观众都 ...
平静之下的荒诞
久闻《堂吉诃德》大名,可因个人的浮躁从未静下心来拜读过原作,今日在找电影的时候,恰巧见闻本片,同时因未拜读过原作,便找来一看,看能否窥之一二。虽未曾拜读原作,但《堂吉诃德》荒诞早有耳闻,电影开始便是老年的堂吉诃德和一位看似是仆人的桑 ...
温暖又温馨
查兹一天在公园偶遇了一位优雅的女性:玛格丽特,从此两人互相救赎的故事就由此展开了。电影不断的穿插的回溯查兹的成长经历,讲述他成长过程中在教育上遇到的缺失,而玛格丽特的出现仿佛弥补了他少年时期的缺失,这种如师如母一般的角色出现在了查兹 ...
权力永远不是你现在能做什么,而是你不能做什么
《还有明天》是一部在众多国产电影中杀出来的口碑之作,题材也是近期大火的女性主义题材,之前苦于时间安排一直没有观看,而近期上映流媒体后本片也算是在第一时间观看了本片,质量确实上乘,在一众同类型题材中也算的上是佼佼者。电影聚焦于二战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