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警告】

本文包含《F1:狂飙飞车》的关键情节和细节,如果您尚未观看这部电影,建议先观看后再阅读本文,以免影响您的观影体验。

“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

“各种操作严重脱离现实……”

“不如直接看比赛转播”

“真实程度跟Drive to Survive实在没什么区别”

……

以上是《F1:狂飙飞车》上映后,一些观众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我是一个F1的观众,但是算不上资深,电影上映之后我也第一时间去看了。

在社交平台上读到这些评论之后,有些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F1:狂飙飞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商业电影

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一些车迷可能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产生了错位,这部电影的受众并不是只有核心的F1车迷。高成本电影肯定是以高票房收入为首要目标的,其次才是传播赛车文化。

电影中有大量台词是为了向不了解F1的观众解释专业名词而设置的,譬如在银石站对暖胎圈的解释:“首先是暖胎圈,在赛道上跑一圈,顺便预热轮胎和刹车,这是很明显为了降低观看门槛而设置的。”

电影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在专业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毕竟就连《极速争胜》这样的“纪录片”都在通过剪辑制造冲突来吸引眼球,更何况是一部商业片呢?

#F1 科幻 ?

在观影过程中,我顺便记录了十场大奖赛的发车顺序和最终排名。从英国站开始,APXGP引入了赛车升级部件,这是车队努力半年的成果。虽然在现实中,赛车的部件升级不一定有效,但在电影中,这些升级部件是车队的最后一搏,正如他们引入桑尼·海耶斯这位老将车手一样。

在这个前提下,十个分站中大部分名次的进步实际上是令人信服的,一些认为这电影很科幻的观众可能忽略了有些比赛中APXGP车队的排位赛成绩其实还行。

...
电影中发车顺序和最终排名

片中的APXGP车队前两个半赛季没有获得过积分,但是最后获得了分站冠军。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索伯车队的霍肯伯格在银石大奖赛登上了领奖台,从第十九名追到了第三名,索伯车队上赛季积分垫底,仅有一场比赛获得了积分,所以可能电影的情节也没那么“科幻”对吧?

...
索伯车队的霍肯伯格征战F1十五年后获得生涯首个领奖台

假设完全按照真实比赛来设计情节,第一次看F1的观众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下游车队的车手进入前十名就被视为巨大胜利。例如,在去年的卡塔尔大奖赛上,周冠宇虽然仅获得第八名,却依然被评为当天的最佳车手。

电影将时间集中于单个赛季的10场比赛,而非更长的时间跨度,这使得情节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塞入足够的冲突,因此显得极具戏剧性。然而,如果将视角放宽到更长的时间尺度、更多的车队和车手,故事的可信度或许会更高。

至于一些BUG,比如电影的拍摄是横跨2024赛季和2025赛季的,一些车队的名称图标和赛车服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实拍在带来真实感和临场感的同时很难规避的问题,Why so serious?

真实的F1比赛,真的全程都比电影更精彩?

诚然,真实比赛中的策略博弈、轮胎管理、极限攻防、车手无线电以及意外事故所带来的紧张刺激,确实是电影难以完全复刻的独特魅力。

但这种魅力很大程度上只有熟悉F1比赛规则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对于那些对F1一无所知的“小白”来说,面对诸如UNDERCUT、红白胎等专业名词,肯定会感到一头雾水,就像一个不玩MOBA游戏的人被拉去看Dota2比赛一样,只能感到茫然。

F1作为一项顶尖赛事,固然充满高科技和策略博弈,但在其大约12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也存在大量相对平淡的“垃圾时间”。这也是为什么F1冲刺赛的引入,被认为是对提升赛事观赏性的重要尝试。举个例子,今年的摩纳哥大奖赛更是被公认为本赛季最无聊的比赛之一,前十名与发车顺序并未有太大差异。

...
摩洛哥大奖赛正赛前十名成绩与发车位对比

F1史上首个女性技术总监是“工具人”?

我得承认,这部电影的感情戏确实有些无聊。但我不觉得女主角的设定仅仅是一个工具人。从背景设定来看,凯特·麦肯纳是F1史上首个女性技术总监,这一身份本身就凸显了她卓越的专业能力。电影中也多次展现了她在赛车设计和流体力学方面的深厚造诣。

...
凯瑞·康顿扮演的凯特·麦肯纳为APXGP车队的技术总监

电影中,凯特结合了桑尼·海耶斯的驾驶风格以及车队的实际情况,为赛车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地板边缘翼。这个设计让赛车在“脏空气”(即前车乱流)中能够跟得更紧,同时减少性能损失,从而为车手在弯道实现超越创造了条件。

在荷兰站的比赛中,桑尼·海耶斯驾驶着升级后的赛车,从第二十二位一路追到了第九位。可以说荷兰站之后的每一个积分都是技术总监专业素养的体现。

...
APXGP赛车引入的战斗套件(图片来源:官方预告片)

从这个角度看,凯特·麦肯纳绝非一个简单的工具人。她的角色为电影增添了更多关于女性在男性主导领域中奋斗和成功的元素,也展现了她作为技术总监的专业价值和对赛车运动的热爱,毕竟她是一个可以为了事业毫不犹豫离婚的女性。

《F1:狂飙飞车》无疑是一部为大银幕而生的作品。

有评论曾提到,如今的F1转播往往难以完全展现赛车的速度感。毕竟,F1赛车的极速可达到360km/h,但在电视屏幕前,我们往往很难切身感受到那种速度带来的震撼。

然而,这部电影却成功弥补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大荧幕上,赛车的第一视角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配合着引擎的轰鸣和紧张刺激的配乐,这是我们现今能在影院注入的最强劲的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