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肯尼斯自导自演的阿加莎三部曲第三部,本作改编自阿婆后期的冷门作品《万圣节前夜的谋杀》,但其实这部电影只是套用了万圣节这个时间节点、原著中的人物名称、凶手的设置以及一些人物关系,具体的内容以及谋杀案都与原著没有任何关联,是一次全新的改编,这种大胆的创新值得鼓励:因为原著其实节奏缓慢、对话冗长,大部分时间是波洛在村庄中到处走访问话,并且挖掘出了过去一桩遗嘱纠纷的旧案。本电影延续了阿婆的这种模式:用一起新的案件带出旧案件,并且新案件的作案动机是为了掩盖旧案件(俗称“灭口”)。
接下来以电影剧情为主,进行电影-原著的内容对比分析,注意,包含对电影以及原著的全剧透,请谨慎选择观看。
电影开始,奥利弗太太来请波洛出山,她说有一个灵媒乔伊斯神通广大,在万圣节前夜会到德雷克夫人家通灵,她想让波洛揭发灵媒的伎俩。于是波洛和奥利弗太太一同到达德雷克家的大宅,出场的其他人物还有:
-女主人德雷克太太,歌唱家,一年前她心爱的女儿艾莉西亚从卧室阳台坠亡
- 女管家奥尔加,是虔诚的信徒
- 莱斯利,男医生,暗恋女主人德雷克太太,一年前帮艾莉西亚看病
- 利奥波德,医生的儿子,思想有点早熟的一个男孩
- 乔伊斯,灵媒
- 尼古拉斯&戴斯蒙德,姐弟,中欧难民,灵媒助手
- 马克西姆,帅气英俊的厨师,曾经和艾莉西亚订婚但解约,是导致艾莉西亚死前卧病在床的原因之一
- 波洛的男保镖,曾经是警察,负责一年前艾莉西亚案,后辞职
通灵开始,波洛一下子就揭穿了灵媒隔空打字的把戏:灵媒的手下之一提前藏在了卧室的烟囱管道里操作电磁波让打字机打字。但是波洛却无法解释其他灵异现象如窗户突然打开、艾莉西亚的玩偶失踪等。灵媒突然发作仿佛艾莉西亚上身,尖叫:有人杀了自己。波洛与灵媒交谈,说自己一定会揭发她,灵媒不置可否并表示让波洛放轻松,给他披上了自己的戏服。波洛被一个蒙面人按进装苹果的水桶差点窒息死亡,随后灵媒从楼上坠落掉在雕像上被刺死。(这个死法怎么这么像柯南前期的一个案件:暗夜伯爵案呢~~以及,这种“通灵”的内容以及氛围塑造,其实更有卡尔作品的感觉)
【原著:小说中,波洛并没有亲临任何一场谋杀案的现场。是奥利弗太太在万圣节前夜晚会上,发生案件后来找波洛。
奥利弗太太参加德雷克夫人家举办的晚会,名为乔伊斯的青春期女孩吹牛:自己目睹了一场谋杀案。随后她就被头按在装苹果的水桶里溺亡。奥利弗太太找到波洛,波洛来到小村庄,开始走访各式村民。】
【电影中,把乔伊斯这个角色从十三岁的青春期女孩换成了中年灵媒。】
电影继续:由于天气恶劣警察无法赶到,波洛锁死大门誓要找到凶手,先后与德雷克夫人、管家奥尔加、医生莱斯利、灵媒两个助手问话,大概得知了去年艾莉西亚案的过程,大家认为她是被这栋大宅的亡灵害死的。期间,波洛开始出现幻觉,似乎这栋楼里孩子的亡灵开始作祟,通过奇怪的响动找到了地下室,里面有很多蜜蜂:德雷克夫人在女儿订婚后一气之下摧毁了原先的花园,后来又重新种植了新的植物。
在紧张、互相猜疑的氛围下,莱斯利与马克西姆大打出手。大家给莱斯利注射镇定剂,让他在图书室休息,德雷克夫人把图书室唯一一把钥匙交给了波洛。波洛与马克西姆谈话,得知德雷克在女儿订婚后变得歇斯底里,他本来想来找艾莉西亚复合但是被德雷克拒之门外。他断言德雷克对艾莉西亚有一种近乎变态的拥有欲。
波洛找到了保镖以及奥利弗太太,开始进行一部分推理:原来灵媒与他们二人窜通一气,所以灵媒才能知道波洛的一些底细;通灵仪式上也是奥利弗太太趁着大家注意力被吸引,用线把窗户打开、藏匿玩偶。目的是为了利用“波洛的惨败”完成小说,一扭最近小说创作的颓势。奥利弗太太承认,并且怼了波洛,认为他太过自恋,并且死亡如影随形(这是对原作奥利弗太太形象的一个颠覆,原著中,奥利弗太太是波洛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是不会说出这种恶语的。不过,虽然对原著形象进行了颠覆,但是个人观感竟然很好,因为原著中奥利弗太太其实性格不是很鲜明,但是电影中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性格,并且演员的外貌气质都极佳~~)。
众人听到音乐室有声响赶过去,波洛用钥匙开门却发现莱斯利医生背部中刀死在墙边。
【原著:波洛通过走访,了解到了过去的几起未解决的案件。
其一是遗嘱伪造案:德雷克夫人已逝丈夫的阿姨史密斯老太太,有一个贴身女仆奥尔加。史密斯老太太去世后,遗嘱上写着,全部遗产留给女仆奥尔加,但是奥尔加被指控伪造了遗嘱,后来奥尔加就失踪了,遗嘱都给了德雷克夫人。
其二是律师事务所职员莱斯利被害案,莱斯利在回家路上被人在小巷中刺中后背而亡,凶手至今未被发现。莱斯利曾经因为伪造罪入狱,警方推测可能是被人报复。
史密斯老太太买下了一处废弃的矿坑,园艺师迈克尔在这里打造了美丽的矿坑花园。年轻的女孩米兰达,询问迈克尔这里以前是不是有一处水井,迈克尔否认。
德雷克夫人跑来告诉波洛发生了新案件,乔伊斯的弟弟利奥波德被杀害。】
【可以发现,原著中的奥尔加是一个贴身女仆,而不是电影中的管家;莱斯利是职员,而不是电影中的医生,但是死亡方式是一样的,都是背后中刀死亡;利奥波德是乔伊斯的亲弟弟,电影中改编成了医生的儿子。原著中,是史密斯老太太拥有一个花园,电影中改成德雷克夫人拥有花园。原著中,园艺师迈克尔也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可能是电影中厨师马克西姆的原型】
电影:天亮前,波洛召集众人,展开了他的推理。他之所以晚上一直出现幻觉,是因为喝了泡有蜂蜜的水。他被袭击之后,女管家奥尔加好不容易从柜子深处找到了一罐蜂蜜泡水给他喝,而这蜂蜜,是蜜蜂从花园里采集的,花园里的花是杜鹃花,会分泌神经毒素——这些花,是德雷克夫人在摧毁花园后重新种植的,目的就是为了酿造有毒的蜂蜜!
原来德雷克夫人对自己女儿艾莉西亚的控制欲到了一种极致,无法忍受她与马克西姆订婚,所以重新种植了一片杜鹃花花园,并且以照顾女儿为名,天天亲自给她服用泡有毒蜂蜜的水。艾莉西亚在毒蜂蜜作用下产生各种幻觉。后来有一天,奥尔加替夫人照看艾莉西亚,艾莉西亚幻觉再度发作,手足无措的奥尔加于是学着夫人的方式,给艾莉西亚泡了一杯蜂蜜茶,不料这次这杯茶终于要了艾莉西亚的命。德雷克夫人回来后发现艾莉西亚毙命惊慌失措,于是把她推下楼,伪装成艾莉西亚因为幻觉折磨自杀。当时的验尸医生莱斯利,因为医术平庸、爱慕德雷克夫人、刚从战场回来有创伤,所以未能正确检查出艾莉西亚死因。
一年来,德雷克夫人断断续续收到勒索信,她必须找出勒索者,于是把可能是勒索者的灵媒请回家,将其杀害,但其实灵媒确实只是来骗钱的。德雷克夫人让女仆奥尔加在音乐室等她,音乐室的时钟慢了几分钟,德雷克夫人在谋杀灵媒后赶到音乐室,奥尔加就不知不觉帮她做了不在场证明,之后她再偷偷找机会把时钟恢复。
之所以谋杀医生莱斯利,因为德雷克夫人认为他也是可能的勒索者之一,杀人方法是:用内线电话打到音乐室,威胁他不自杀就杀了他儿子利奥波德,莱斯利于是把刀抵在墙壁上后背往刀锋上撞,完成自杀,形成了“密室杀人”。
最后,德雷克夫人在大雨磅礴中,从屋顶坠亡,似乎真的被鬼混缠身了。
波洛找到丧父伤心的利奥波德,让他用敲诈来的钱做点好事——原来勒索犯是利奥波德。最后,奥尔加收养了利奥波德,这笔钱帮助两个年轻的难民去了美国。
【原著:年轻的女孩米兰达被诱拐,所幸被尼古拉斯、戴斯蒙德所救,诱拐她的人是园艺师迈克尔。
原来,当年德雷克夫人与自己的情人迈克尔一同策划了史密斯老太太遗嘱伪造案:他们让有伪造罪前科的莱斯利伪造了一份遗嘱,伪造的内容就是遗产全部留给女仆奥尔加,伪造遗嘱的目的就是为了“被识破”。
之所以要这样大费周章,是因为史密斯夫人发现了侄媳妇德雷克与迈克尔偷情,拟定了真遗嘱,遗产全部留给奥尔加。所以德雷克、迈克尔二人偷走真遗嘱,另外伪造遗嘱,这样假遗嘱被识破之后,遗产也会全数归德雷克夫人所有,因为史密斯太太没有其他亲人了。事成之后,二人先后杀害了莱斯利、奥尔加,把奥尔加的尸体丢进了矿坑的水井里,随后迈克尔改造矿坑花园。但是二人抛尸奥尔加的过程被米兰达看到,米兰达当时没意识到那是一起谋杀,把这件事当成秘密告诉了乔伊斯。乔伊斯在万圣节晚会上说自己看到谋杀,德雷克夫人听到后惊慌失措,只能杀了她。不料,她的行凶过程被乔伊斯弟弟利奥波德偷窥到,利奥波德进行勒索,后来德雷克夫人不得不也杀了他。迈克尔即将谋害米兰达之时被抓获。】
【可以发现,小说原著,旧案更为复杂,而且这种“伪造遗嘱”的举动视觉画面表现力不强,所以电影把旧案进行了完全的改编,增加了灵异和悬疑氛围。小说中,女仆奥尔加被杀,电影里管家奥尔加活到了最后;小说里,同样是利奥波德对德雷克夫人进行了敲诈,并且被杀,电影中利奥波德同样是勒索者,但是他活到了最后,可能电影创作者觉得在大荧幕上展现小男孩被杀不妥。】
经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电影是在阿婆的模式下,对原著进行了完全的翻新和创作,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称赞:因为这毕竟是电影改编,需要考虑商业盈利性。电影完成度出色,画面、色调、悬疑惊悚氛围的营造都十分精彩,艺术成分很高,被人诟病的可能就是,波洛的形象被颠覆,并且作为“侦探推理片”,本作中案件的推理分析全部被惊悚取代,晚会上发生的两个案子的推理取证分析都很简短,莱斯利医生死亡的“密室”更是如同儿戏,一开始我以为密室诡计是德雷克夫人作为大宅的所有者还有另外一把钥匙,没想到真相竟然是德雷克夫人让莱斯利自杀。最为关键的是,波洛的这些推理其实都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如果德雷克夫人死活不承认那么波洛将毫无办法。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德雷克夫人加害自己女儿的动机,倒是非常“阿加莎”,因为阿婆的作品中确实出现特别多这样的专制家长,希望子女一直在自己身边,对子女加以控制。不过,电影中德雷克夫人的扮演者,倒是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气质。这位女演员曾在《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中扮演华生医生的妻子哦~
因此本作个人评分五星。虽然与原著完全不相干,但是电影创作者们很好地继承了阿婆作品核心的模式与动机类型,虽然推理不完美,但我认为在当下市场快节奏的氛围下,过度追求“贴合原著、注重推理”可能不是好的模式,因为这样电影受众面就更窄了,反而不利于推广原著。
而且,毕竟是改编,所以适当的创新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前一部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就因为基本没有改动情节脉络,也遭到了大量差评,不过这可能也是因为有老版本朱玉在前的缘故)。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悬疑推理电影问世,这才是我们这些侦探推理迷最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