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目前打分只有6.4分,但我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打上满分。这部电影后劲太大了,越回想越觉得导演真的厉害,看似无聊的剧情其实没有一句废话,他把这部电影拍成了一张为人父母的考卷,更重要的是他解决了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和父亲的关系紧张,不喜欢自己的父亲,但是在自己成年之后,却在和自己的孩子的关系中重蹈覆辙,乃至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我真的觉得每对父母都应该认真的去看这部这部电影。
由于整部电影都是一个考题,所以我没办法直截了当告诉你剧情简介,因为告诉了你们也没有用,太多太多细节了,所以我真的很建议大家走进电影院认真观看这部电影。
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现在你可以看我的解析了。
这部电影中文名叫《困在情绪里的儿子》,英文名是《the son》,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是讲抑郁症的,但它本质是一部讲述家庭关系的电影。如果你仔细回想,你会发现整部电影单独描述儿子的镜头和时间都很少,儿子一个人穿过街道,走进地铁。当他一个人逃学在公园发呆,紧接着由父亲找儿子的谈话中得知:
“今天贝丝去了公园,她看到了你。”
这部电影的所有内容,都是用父亲的视角观看的(要么自己看到,要么听说),电影中的儿子,其实是父亲和周围人眼中的儿子。所以观众看到的孩子是一个逃课,叛逆,不省心的孩子,看到的是一个爱孩子,事业有成的好父亲。所以这部电影很多镜头给的是父亲工作中的情况,而给儿子镜头很少的原因。也是反映了,两人相处时间并不多。
好了,如果你看完电影你知道了儿子最终因为抑郁症自杀了,那造成孩子抑郁症的元凶是谁呢?
仅仅是因为父亲离婚打击到了儿子了吗?还是因为孩子天生不够健康?
其实电影中已经给出了提示,就是那把爷爷送给父亲的枪,父亲是这么评价这把枪的:
这是礼物,是你爷爷送给我的。
你看就算我不拿在手里也可以保护自己。
我从没有用过那把枪,我讨厌打猎以及相关的一切。
而当儿子追问:为什么你还留着这把枪呢?
父亲说: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为什么父亲不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父亲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儿子自杀未遂后父亲和后妈贝斯的对话:
过去的几周,我一直在控制自己,说那些小时候,我父亲对我说过的话,那些话让我非常厌烦,但是现在轮到我了,让我觉得,我最终会像他一样。
贝斯问:说了什么话?
你这辈子打算做什么?
当我在你这个年纪我做了这个我做了那个。
我们能拿你怎么办。
你知不知道这些让我感到多么羞愧?
这些话是不是像极了许多父母对孩子们说的话?
那爷爷送给父亲的枪代表的什么呢?爷爷和父亲的对话中,已经把这把枪做了全方位的展示。
在父亲告诉爷爷现在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但因为需要照顾孩子的原因打算拒绝的时候爷爷的表现
他先是哈哈笑了下,然后他说:这就是你来看我的原因吗?告诉我你是个多好的爸爸?
爷爷说话全程讽刺和蔑视的语气,他没有任何担心孙子的问题,而在父亲反抗说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母亲去世前一周你都不回来看看我和母亲,爷爷说:那时候我在工作,而当父亲拆穿爷爷的谎言他当时并没有工作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羞愧,很轻松的继续说道:我可以扮成一副坏人的嘴脸,向你低头认错。你爸爸是不合格,SO WHAT?转头他继续CPU父亲:你不觉得你该成长了吗?相信我,这太可悲了,一个50岁的男人活得像个有优柔寡断的小孩。
这段话太像很多父亲说话了,一张嘴对孩子除了嘲讽就是蔑视,但是对自己的问题,自己对孩子的伤害,要么谎言,要么回避,要么反而指责孩子不够成熟懂事,乃至暴力。
父亲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他很痛苦,所以他想要做一个好父亲,但为什么他变得越来越像爷爷呢?为什么他最终没有反驳爷爷?我觉得爷爷可能说对了一句话:你想向我证明你是一个多么好的父亲。父亲想向爷爷讨回一个道歉,一个公道,但是他错的地方是如果他想让爷爷认可他是一个优秀的父亲,就必须让儿子成为一个比自己更优秀更成功的人。
所以他无比拧巴,他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耐心了,他尝试理解孩子,他不再像父亲一样说话出口就是讽刺和打压。但是,他仍然在用鼓励,用一种隐形的压力强迫自己的孩子,要努力,要成功。他在儿子童年时候鼓励儿子游泳,对儿子的拒视而不见,这其实就是强迫。这点在儿子再次回到母亲处,对母亲有着清楚的表达:“我的意思是他不在乎我到底是谁,他只是希望我像他一样成功”
父亲真的如他所说是一个好的父亲吗?不谈背叛婚姻,他咆哮的对儿子说:“为了你,我在你母亲身边待了那么多年。””是因为我离婚吗?这关你什么事“,且不说你强迫自己在不爱的母亲身边,这和孩子有什么关系?用这种所谓的付出要挟孩子,我整部电影都没看出父亲年轻时候不爱母亲的迹象。从贝斯口中得知,他为了工作,常年不在家,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沟通和陪伴了,他是一个极度狂妄自大的人,仔细看他走出医院时的表情,他不是为孩子忧心沮丧,而是一副坚定不信邪的表情,他是在拿儿子的生命在赌博啊。
再来说下母亲,母亲让人无语,父亲都再婚有孩子了,母亲本以为儿子去了小三家会闹到天翻地覆,在父亲告诉母亲儿子和贝斯相处的很好后,她很快就沮丧乃至情绪化的哭了出来,甚至还在跟父亲表白。儿子在父母离婚和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是什么样子,细思极恐。在儿子再次找到母亲之后,母亲还是告诉他你父亲催你学业这很正常,他是担心你。在儿子自杀未遂回家后,她到家第一反应还是:孩子的前程怎么办?下半年得要读书了。就像电影儿子离开母亲的家,两人基本已经不怎么沟通了,母亲反应是:你忘记了你的香蕉面包。对的,作为母亲,她只是保证了儿子的吃喝。
那么枪代表着什么呢?枪本意就代表着控制、强势、紧张、压迫,乃至暴力。 父亲因为枪取得了一定世俗上的成功,所以他觉得枪是个礼物,父亲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父亲,但他想成为一个好父亲的动机并非是爱孩子,而是能养出自己理想中的儿子,借用这个理想的儿子,向爷爷证明自己是一个比他优秀的父亲,让自己人生圆满。父亲从他接受了那把枪并把这把枪当作礼物时他就是和爷爷一样的人了,所以害死儿子的凶手其实是这个父亲,用爷爷送给父亲的那把枪。
所以我们最后回到儿子的角度:
父亲有着高大上的形象,对他一直施压,希望他成才,但是是为了我好。
父亲出轨,高大上的形象崩塌,遭受打击,母亲整日郁郁寡欢,甚至某些情绪化的反应,自己学业方面也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多重打击下,得了抑郁症,感觉难受,开始逃学,厌世。
逃学被发现,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求助于父亲,父亲找了不靠谱的心理医生。
父亲整日见不着面, 跟他也无法沟通,只好欺骗他,后妈感觉到了自己精神问题,始终防备自己,后妈说:如果人生享乐就不该要孩子。也许是因为我才害的父母离婚不快乐。
后妈不相信自己,感觉在父亲家已无立足之地。最后求助于母亲,却还是无法沟通。
父亲发现了自己还在逃学,发生争吵,选择自尽。
当站在儿子的角度,儿子真的太可怜了,他多次尝试向父母求救,但是父母始终视而不见。
这部电影就是观众给导演留下的一个陷阱,他没有详细描述孩子的经历和行为,都是用外人的角度来看待。特别是有个心机,就是儿子主动要求照看弟弟,被贝斯果断拒绝的时候,你有没有松一口气?我当时松了一口气,那么我再问你,抑郁症会伤害周围的人吗?会吗?想想你歧视了抑郁症患者吗?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中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真的太像了。我和父亲从小到大数不清的争吵,前两年见面还爆发过大的争吵,只不过我现在大了,生气了我就尽快离开他。他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因为某些自身原因无法达成他心中的圆满,另外事业也不算太成功,总之始终不是他理想的儿子。但是我还算幸运吧,每次争吵后我父亲逐步反思自己,我俩的关系这些年总算有些缓和。我理解他梦想的破灭,也学会了和自己的和解,但是和解不是为了父亲,是为了自己和家人。
我相信肯定会有很多家长反驳我,这看上去真的很像一个教育上的悖论,如果不逼着孩子,孩子根本就不会学。你是孩子的父亲吗?你知道孩子有多不听话吗?这残酷吗?社会比这残酷百倍。
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快成为一个父亲了,说实话,我意识到这部电影导演想向观众表达的内容真的头皮发麻,从看到孩子四维B超照片的时候,我已经情不自禁幻想他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没有这部电影带来的这些思考,可能我也会重蹈自己和父亲的覆辙,恰巧我好朋友是做科学育儿这方面的,他告诉了我一个木匠和园丁的故事,教育孩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木匠,把孩子打磨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另外一种像园丁一样, 把孩子当成树培养,让他自由发展,体会生命的过程,直至长成一棵苍天大树。
“那如果他长不成苍天大树呢“
你没法保证每一棵树都长成你喜欢的样子,但是绝大多数的树都会慢慢长大,在经历风雨后,变成自己独特的样子。你只好保持肥料和雨水充足,就足够了。
你可以接受父母平凡,接受自己平凡,为什么你不能接受孩子平凡呢?
愿这世界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对待,不再有这样的悲剧。
最后,你觉得作为父母,这张考卷得了多少分?
ps:说真的,6.4分,好多一星的,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家庭关系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