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县令不是陆不忧而是小宝子的时候,就觉得怪怪的。惊讶有之,却没有震撼,只感觉勉强。
首先,作为一个连环疯批式杀人案,从一开始借凤可追的口就给出了凶手的大概白描,一个愤世嫉俗的癫狂的读书人。就这点,县令的表现真的不算癫狂(因为归根到底他不是正主,没有那种父母妹妹皆被屠戮的滔天恨意,除非他被陆不忧附身了),但这么一个到最后行事作风都带着一种道德感的人,如何炮制出这么变态的杀人艺术呢?不就是想让世人都知晓这些死的人tm都罪有应得吗?然后县令最后的操作准备竟然是,在自己主动送死后,把一切凶杀嫁祸给薛举人(陆直)。薛如果只是想灭口同伙那就毫无必要大张旗鼓的搞杀人艺术,似乎生怕别人不去关注二十年前的陆家灭门事件似的。这就是不合理的,你主动受死了,却留下这么不合理的很容易被薛反驳的杀人动机,真的心太大。
其次,小宝子的人物塑造和陆直是形成鲜明对比的。陆直这个小孩我们以上帝视角观之,叹其机灵但机灵太过,爱窥伺他人秘密,也极尽所能笼络身边的人。可以说卑劣特质是很明显。对陆远暴,他是全然的奴,他没有善恶观念,知道员外这么多恶事,但他没有任何不适应,可以说能成为陆远暴和忠叔这些退休土匪的亲信,他骨子里也是没有善恶观念的,只有一己之私和如阴沟老鼠般渴望有朝一日摇身一变成为大财主的野心。这个人物的恶的底色是铺垫好的,所以他会黑化成为恶鬼,合理的不要再合理。他就不是好人的坯子。而相比之下,小宝子虽然长在污浊的青楼,作为小乌龟被人看不起,但他仍然向往美好的事物,相信世间有公正和善。所以他相信四娘是好人。也会不顾身份的主动跑出去从霸凌少年中帮助陆不忧。他对善和正义是有天然的追求和向往的。而这样一个人,在亲历陆家灭门案,被陆不忧所救,又得到了忠叔的金子后,为了报恩以及心中的公道,完全可以发展成一个更完善的人格,知晓世间之恶与人心,也不失去内心的对正义公道的坚持。但这样一个人,在他已然成为县令,却连尝试一下以公正的手段惩恶扬善都没有,就直接以暴制暴,开始了疯批式的连环杀人复仇。所以我觉得县令如果是陆不忧,这个角色疯还立得住,是小宝子就有点勉强。你说为了公道甘愿主动赴死也是一种疯,但这顶多是一种不合理的自我献身精神啊。但是一个愿意为追求内心正义而亲手手刃恶徒的人,为什么会在拥有县令身份(王者归来)后,直接像阴沟里的老鼠那般复仇呢?所以县令的身份和人物设定行为动机整个是存在不合理之处的。
第三,把小宝子县令设定的过于简单。二十年了,从小龟公摇身一变成为了县令,曾经获得金子开始改变命运,就如基督山伯爵复仇一般,这样的人物竟然不是陆不忧这个正主,已然说不过去。作为替天行道正义化身为报救命之恩的小宝子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机器,他没有自我的七情六欲,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格,他自陆家大火那日就被设定成了一个替陆不忧复仇的npc,问题是陆不忧自己也没来得及向他叮嘱或者传递过这样强烈的复仇意愿,从忠叔的笔记中,他就自我代入了苦主,从此在红尘中“无我”,只有替陆不忧复仇这一目的。真的太单薄了。这让一众在金钱生死道德选择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如何自处?小宝子当真神仙人物。
所以在最后,反转县令是小宝子,给了薛举人一种震惊后的无奈之反应,过于平静和无力。我觉得像薛举人这样的人,不应该觉得这合理,毕竟正常有私心的人都做不到小宝子这样“无我的境界”为恩人复仇,而薛举人(陆直)这样的为了一己之私可以干出灭门之事的人如何能那么平静地接纳了这个现实?不应该疯狂的质问小宝子:“tm关你屁事,要你这么费尽心思搞死我,陆不忧不就是火中推你一把,你好好活着拿着金子过着自己的好日子不好吗,我tm费尽心思杀那么多人才得到的一切,你那么容易就渔翁得利了。你不应该好好珍惜吗,甚至你感谢我才对!我才是你的恩人!!否则你一辈子是乌龟!!你却来和我修罗场,不惜自爆也要炸死我!!”这才是陆直这类自私邪恶的人的逻辑思维,怎么一下子他就能接受小宝子是县令这个事实呢?当然最后他反杀,或许蕴含了这一切的恨和不甘在里面。勉强算说得过去吧。但一个家财万贯的举人老爷,按照陆直小时候展现出来的聪明劲儿,这么多年居然没点上层人脉吗?斗都还没斗,功名就被革了,然后就杀一个赚回本的方式了解了自己,所以他这二十年除了买了个举人功名那么多钱就没能经营出更大花来,在这小地方当宅男呢。
还有就是冷捕头的人设,也是有些分裂的。一个转手就能利索杀了自己认可的好人同僚的年轻时候还算善良的捕快,居然不会想办法保一保曲三更他爹这样的无辜者,而是一反手比凶手们更利索的了结了对方性命。这得多残暴麻木不仁?这样的人真的会愧疚的把对方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一般教导吗?我宁愿相信这样的人更会冷眼把曲三更也带歪更合理,这种恶的程度和他与主角心目中的那种在善恶中走钢丝一般的悲情复杂人物完全不符,也不符合对林四娘这段深情。有情人如何如此毫无挣扎的就做无情无人性的事情?在陆直的联手作案里他简直扮演的妥妥一个为虎作伥恶胥吏的角色、问题当时的“虎”还是个家奴?真的有必要如此吗?
主角不想多评价。一个迷茫的寻找父亲的孩子。
不过要提出非常不合理的是,为了师父报仇而想刀了县令,结果在宋辰死后对县令表示“师父的债已经还了?现在是为了宋所以县令你必须有交待?”
宋不也是被你间接害死的吗?这个逻辑有点清奇。错都是别人,他就无辜?果然是个失去精神父亲后再度迷茫自我混乱的孩子。不然最后选择正义的曲三更最后为啥不刀师爷?
总而言之这部剧的剧情设计画面拍摄在国产剧中很突出。我不否认它的优点,也算是真心实意追剧。但对于社会官场的黑暗,人心的曲折还是过于浅显脸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