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三十多天拍出来的影评,乏善可陈吧。

电影的叙事方法在六十年绝对是好的,富有创新的,还是那个悬念大师,正如悬念和运动是电影中最吸引人的,开头将黑暗中迷雾直接剥开,引导我们故事的走向,但总是不会跟你预想的一样,如福柯说一部影片下面发生的你都能知道,那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篇头的叙述已经为我们建立了人物关系,我们此时情感大多数情况会偏向男主的,偏向弱者,想看这个murder,来释放,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妥,难道因为出轨就要被剥夺生命吗,当然不可以,说到这我觉得有几部女性主义片子可以看一下《gone lover》 《三块广告牌》《谁杀死了我的母亲》,因为最近刚开始跟着戴锦华老师系统学习女性主义批评。接着说我们就开始进入了murder processing,男主反复强调的要把钥匙在完成之后再放回原处(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意外出现)男主在影评前半部分极度谨慎,擦指纹和小额度存钱,但是杀手没有按照男主要求,在murder之前就放到垫子底下了,并且出现了意外被反杀了,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这时候这个问题就越来越有意思了,我们大部分关注murder转化到了男主如何自保,这个件事如何处理,murder还能继续吗?重点是这时候两把钥匙已经变成三把钥匙了(自男主用杀手钥匙冒充女主的),男主/女主/犯人的钥匙,通过三把钥匙的线来推进故事,我们在上帝视角看着这一群迷雾中的人如何寻找truth,我们迫切的关注着迷雾中的人可以找到,但是不到最后一秒钟我们都不能确定他们能不能找到,直到最后门开灯亮的那一秒!!我们知道了,她们找到了,在这过程中诉诸了无数尝试和猜想,我有一个特别形象的例子!!!就像是我们玩狼人杀,我们猜身份,确定身份的过程,自己首先被杀了,然后你就有了上帝视角,你知道了一切人的身份,但是你不能说话!然后悬念和紧张就无需言表了,当你看到你自己的队友在指认队友是狼人那种紧张直接就take upppppppp,这个后半的机制就是这样。观众就这样进入了柯胖的霸权机制,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中的解码部分分成了三种方式,分别是霸权,协商,对抗,我们在解码时不断的尝试用对抗和协商的方式,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进入了霸权的模式,感受这一场murder。

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的结构和后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个人浅薄之见解,逻辑上的漏洞,对于较真的人真的很难认同。从钥匙这个角度,男主是不是能定罪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最后在场的人都知道真相了。主要是放在毯子下的钥匙,为什么不在事后扔掉,自始至终在哪个位置待到了结局用来开门或者女主那么听话,男主都可以烧东西,为什么不直接把地毯上下的钥匙还回去或者放回杀手的衣服里。也并不影响第二部分把罪名指向女主,还能保全自己,如果说这么做就是为了拍电影需要,那只能说明低级,还有更好的方法没有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