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潋紫思想里的那种“坏”可能并不少见,她笔下的女主都有一种“老娘就是自恋又阴暗,就是有心机”的邪恶感。而她所写出的那种“黑深残”在郑晓龙发掘甄嬛传的时候可能刚好是郑所需要的,毕竟他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反封建”的思想;而甄嬛传的本子经过一些思想更成熟、更理智的人的二度创作之后,是可以呈现出一种较为合情合理的观感的。

而周迅的“蠢”是另一种东西,是缺乏逻辑思考能力,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解较为幼稚,对人物的理解相对扁平,简单地把历史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要么坏透,要么就得圣母白莲花。这不是她这部剧才有的毛病,先前每次看她在戏外的发言,就都觉着她似乎有那么点儿大脑空空。这一弱项可能一直被她在其他方面的强项(例如独特的表演气质、情绪的爆发力感染力)给盖过了,and / or 因为总能得到有能力的导演、编剧和对手演员的引导,所以她一向能扬长避短,在恰当的位置发挥她的优势。

无论是流潋紫还是周迅都有她们致命的缺点,但分开创作的时候都不会太完犊子,唯独在如懿传这部剧里,流潋紫的“坏”和周迅的“蠢”结合到了一起,因此上这个本子在混乱邪恶、全能自恋、虐待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精神胜利法、男权规训、推卸责任、配角全员扁平化、主角强占道德高地等等做法,变得“又蠢又坏”、“又当又立”,成为了一场“私人化的癔症”。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迷信演员咖位的剧组,不然不会花大价钱请多位重量级演员来客串一些毫无必要的戏份,又给了周迅那么大的权力,最后挥金如土声势浩大地产出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作品。

虽然该剧有毒至此,当年播出后也只是单纯地flop了而已,这么多年过去都扑得无声无息。如果不是周迅的团队自己作死突然跑出来捂嘴举报up主,也不会有今天这种全网吐槽的盛况。。虽然看到批评觉得受伤是正常的,但是“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么简单的道理总该懂的吧?一个创作者如果不再接受批评,说明思路已经完全封闭,今后的创作也基本完了。这部剧围绕着周迅制作出来,却也因周迅而招致口碑上的一败涂地,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兰因絮果吧……

但该说不说,最近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的吐槽当中,似乎也颇有一些是带着那种与如懿传价值观同样阴暗的心理来吐槽这部剧的,墙倒众人推式的网暴,为吐槽而吐槽的鸡蛋里挑骨头,还有娱乐化地嘲讽该剧中的一切“正面角色”,把这部剧变成“梗”,其实反而消解了这部剧真正有毒的原因所在。

吐槽up主们似乎都很震撼于这戏里的角色做事没逻辑,其实我觉得这里头大多数角色都不能被当成“正常人”来看,把他们都看作是精神疾患,他们的行为就都通顺了:比如海兰表现出了很多抑郁症和PTSD的症状(反复噩梦、害怕社交、只信任极少数人、没有自爱或自救的欲望、没有动力去为自己而行动),富察琅嬅展现了很多焦虑症的症状,高晞月是BPD(暴躁易怒还动不动就觉得空虚),“反派团”大都沾点NPD和躁郁,“主角团”大都有点抑郁(包括但不限于女主、陈婉茵、意欢、寒香见)。我甚至感觉这剧可能本来就想做成一个清宫精神疾患群像,若当真如此那么出发点本没有错,毕竟在清宫那样的环境里生活,很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就连史料都这么记载了),女主的历史原型也被很多史学家猜测她就是精神疾病发作才断发被废。如果这个故事讲好了,其实有可能成为非常深刻的作品。可惜剧方最终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无论是叙事方法还是整体方向都差之千里。

叙事上,编剧没有讲好这些剧中的角色【是如何被逼出病来的】这件事,并没有让人看到这些人一开始是怎样地美好,在什么时期遭受了什么具体的打击和苦难,怎样试图去改变但由于什么样的原因而无果,于是不得不发展出各自的应对机制,最终演变成那些病症;而是每个人物都毫无预警地展现出这些精神病的症状,仿佛这些症状就是他们本来的性格,他们身边的人也都并不觉得他们“变了”或者有什么不正常。这就让观众很难理解和喜爱剧中的角色,尤其是不了解精神疾病的观众,更加无法同情他们,也无法理解故事的逻辑。尤其是角色遭受过的苦难都要用“场外信息”来描述、要靠观众脑补,就变得很无效,而且不展示有效的苦难和反抗其实也就让本子失去了批判性,变成了一场没有逻辑的“窗下狗斗”。

方向上的问题更为严重,instead of 批判父权和封建制度,这个本子竟然还是要落脚在雌竞上,把“主角团”苦难的责任强行归结到“别的女人”身上,而让皇帝(亦即父权的代表之一)最后幡然悔悟、为女主痛哭流涕。这说明作者心中并没有真的反父权,反倒深信需要用【大他者的认可】来证明女主的价值以及她的“正确性”。其实魏嬿婉金玉妍等“反派团”里的女性本来也都是父权的受害者,奈何剧方非要从(包括表演在内的)多个方面过于用力地把她们塑造成坏人,使得她们的形象扁平得近乎穿凿,大概是不得不如此来衬托女主的光辉形象吧……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第一次看这剧时赶上我病得比较严重的时期,那时我思想也很中二,所以我其实看出了挺多共鸣,尤其是周迅演出了一种“不顾别人死活的倔强的抑郁”,我当时的状态与此很契合(?),加上这戏的摄影、画面和bgm也都挺“抑郁”,让我有种“沉浸在抑郁情绪里缓缓上瘾”的感觉(orz)。但是感性上共振也不代表理性上能认可,as in我始终无法认为如懿传是一部我能推荐给别人去看的剧。除了前面说过的那几条,看如懿传这种东西也实在不能给我们这些人什么正向的激励,反倒颇有些害人。看着一群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物,不为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或改变外界环境做出什么有效的努力,而是执着地自绝于环境,一直耗到自己无声无息地毁灭,并且剧方还【浪漫化】了这种自毁,这很危险。虽说拍的是封建王朝的事,但文艺作品既然不是纪录片,就要考虑对当下受众思想上的影响。我们大概还是更需要那种能启发我们去行动、去自救、去渐渐治愈自己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