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隐入尘埃》被解读的两个点:

首先,该片以最朴素的方式呈现出他的哲学态度,诠释了留存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传统。

正是这种态度,包裹住粗粝和蛮荒的生活,柔软、隐忍,将痛苦一点点含成珍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环境给你粗砺和蛮荒,你却温柔作歌。

你拿环境没办法,环境也对你无可奈何。

环境里你刚需的部分终究是有限的,在此之外,对于你,更多的只是装饰的意义。

现代人,很多时候醉心于高大上的东西。喜爱华丽富饶。

人类文明制造了种种的金字塔,让人们竞相攀爬,没有尽头。所谓等级,阶层。众生匍匐在塔基脚下。

从最朴素的角度看,生活原本很简单。实质意义上的需求并不多。甚至生命本身,也无需过度执着。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原本都是红尘过客。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陪伴安慰灵魂的,这里——《隐入烟尘》中,有驴子、土地、小麦。。。

老天是爹,土地是妈。

抽离开繁杂表象,呈现出真相的骨相。宛如水落石出,吹尽狂沙见真金。

其次,影片中审美推崇的不是对外的爆发,而是对内的修行。

有时候人对外部环境的操控改造能力特别小,从这个角度看,不是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随遇而安、顺应环境。

其实,人仍然是应该对内对外双向探索和拓展自己的空间吧。

只不过,把质本简单的日子过复杂了,在骨架之上堆砌繁复的华丽富饶美,无异于小孩子的玩具,而这些不过就是成年人的玩具罢了。

在满足了实质需求的平衡点之上,适度就好。

节制克制才能到达真正的高级,没有流于奢靡和腐朽腐坏。如果因此迷失了本质骨相,无非就是舍本逐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