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圈安利去看了这部电影,确实是意外之喜。《向着光明那方》和《小王子》走的是同一个路数,“给大人看的童话”,七个小故事分别叙述母爱,成长,自强,坚守,兄弟,亲情和生活。就像开篇电影引用梅老师的那段话:“为童年献上温暖、美好是把一个人美好、健康的一生献给他自己,也献给世界。我们不愁未来还有多少艰困和意外,因为我们总有信心为它增添昂扬和诗意。当孩子和成人都能静悄悄的坐在这样的故事前凝视和聆听,我们便以相信一切都会那么有希望!”作为中国的第一部绘本型电影,它做到了,给孩子带去了快乐,给大人带来了初心。
客观来说,故事的质量参差不齐,比如第三个故事《小火车》,导演有些用力过度。从头到尾我都没弄明白,小孩的父母有没有死,他走出的是家乡被毁,父母逝去,身体残疾的三重阴影还是在父母的鼓励下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如果我这个成年人都没能理解,那怎么指望涉世未深的孩子去看懂这个故事呢?第七个故事《冀娃子的星期天》,能看出导演没有处理好细节问题,剧中人物的重庆话不够标准,让我一度以为描写的是安徽人或者江西人,而男主角父母开的黄焖鸡米饭特色性也不足以代表重庆,这点和《肆式青春》差的很远。这家黄焖鸡米饭里不仅卖黄焖鸡,还卖三鲜混沌、湖南米粉、重庆酸菜鱼……伴随着不标准的口音,我全程在猜着到底是哪个城市的一天,考据不够仔细,会给剧情带来致命的硬伤。
当然瑕不掩瑜,在整部电影里处处透露着光和一样,我能找到绵绵流淌的回忆,奇境梦幻的浪漫,遐意生活的甜蜜和童真可爱的幻想。在孩子看来是七本绘本,在大人看来一个个童话触及的却是人类社会最深层次的话题。《萤火虫女孩》模仿《萤火之森》,却用着村上春树式的口吻探讨这“空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全程第三人称叙述,娓娓道来,记录外婆人生的最后时光,没有提及一次想念,但想念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潸然泪下,仿佛也看到自己童年时代陪伴在身边的老人。《蒯老伯的糖水铺》说出一种坚守和孤独,老人开着糖水铺,真实的记录每位客人,忙忙碌碌的一天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落下的生活剪影却填补了老伯心中的空白,冲淡对孩孙的思念。绘本本身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再配上电影独有的镜头语言,这种观影体验很高级。
可惜这部电影排片太少,豆瓣上映四天因为观影人数太少,都无法出评分。在这个商业片充斥视野的时代,如果想寻求一片内心的宁静,想去追忆似水年华,可以去看看这部给大人看的绘本,《向着光明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