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继伟师傅抓小偷以后,当地派出所想把人留下,王所、程所他们顺水推舟的事儿。这样一来,一个业绩达标,显得高风亮节。一个春节抓捕嫌疑人,爱岗敬业。双方是皆大欢喜。两家有里有面,把小心思藏的严严的。特别生活化。
第二个是大为师徒关于“经营”的话题,二人理解,但是也坚守警察底线。
这些剧情啊,我估计不是采风过,还真不敢胡编。但是这些细节让警察形象立体化了。
而且这些小细节在以往的警察作品里也时不时会有。
比如《刑警本色》里面,王志文对常戎说:摆平?你什么时候也用这个词了?
《三叉戟》里面陈建斌对郝平说:赃款存到你老婆银行,说,提成了多少?
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词语。编剧们的创作无意中也让影像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我总觉得,应该有大V点评一下或者研究生做一个我国历来的警察形象的课题。这应该是和西方、东洋完全不同的形象。
以我为数不多的观影经验看,西方多强调案子多难,或者警察个人生活如何。
日本多是热血警探被虚伪老头忽悠的套路,什么我上位后一定改革,你要帮助我之类的。
我国的警察形象呢,就是那首歌,警察叔叔,这个称呼,或许是我国特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