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伊姐观影团”的活动,欣赏了1983年上映的《天书奇谭》4K重置版。看完后大受震撼,没想到30多年前,中国就有如此优秀的动画片。
即便到现在,该片的质量也丝毫不逊色于迪士尼和吉卜力,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亦或配乐,都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同时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天书奇谭》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古代小说《平妖传》。作为中文系毕业生,就结合过往所学,谈谈这部电影是如何从古典文学中吸取养分,塑造出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的。
核心观点:编剧是电影的核心。
《平妖传》是神魔小说,这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一种类型。《封神演义》《西游记》《镜花缘》等都属于神魔小说,而《平妖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
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两个作者。
第一个作者是罗贯中,即《三国演义》的作者,他的版本是20回。
第二个作者是冯梦龙,即《三言二拍》的作者。“白蛇传”的故事,就在《三言二拍》里,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的《平妖传》版本是40回。
原著中,天书流落人间,被狐妖学会后祸害人间,最后被降服。可以看到,《天书奇谭》几乎沿用了这样的脉络,但具体人物角色则是重新再创作。我们来逐一解析:
袁公 原著:白猿
春秋时代,吴越发生战争。九天玄女帮助越国讨伐吴国,收了云梦山的白猿作徒弟。
玉帝叫白猿掌管九天秘书,而白猿却利用职务之便,偷盗秘书,将其中的道法刻在白云洞的石壁上。后来,盗书事发,玉帝就叫白猿守卫天书。
动画里,白猿变成了袁公,其身着的白衣能体现他的来源。比起原著中偷书,电影里的袁公有一种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情怀,把仙术传授人间。
这个改编,给整个故事塑造了一种悲剧底色。很多观众在看到袁公被抓回天庭时,都不禁流泪。
狐母 原著:圣姑姑
原著里是一只白狐在修炼成妖,时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白猿偷来的天书。后来,她和子女用妖法惑乱世间,甚至发动了一场农民起义,希望改朝换代,最终被道人镇压。
白狐生活的时代是宋朝。这也是为什么《天书奇谭》里还原了《清明上河图》的场景。包括位于汴梁的皇宫、繁华的街景、忙碌的商旅等,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中的狐母,少了一些原著中母子情深的情节,保留了她狡猾奸诈的部分。原著里,她撒了一泡尿假扮圣水欺骗官员的情节,经过艺术化加工,成为电影的笑料之一。
蛋生 原著:蛋子和尚
原著里,寺院方丈在水中摸到一个蛋,孵化出一个小孩来。这小儿就是后来的“蛋子和尚”。方丈把他视作妖怪,挖坑掩埋。小孩子没有死,长大后去白云洞求法。
电影的改编是极其成功的,把一个意志坚强的游僧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原本具有道德教化性质的人物形象,就一下子有了很多童真童趣。
同时,蛋生在原著中和三只妖狐曾经一同修道,但电影中就删去了这段情节。双方直接就变成了对立面,这样的改编让角色性格更为集中,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在电影结尾,蛋生最后的那一声“师父”,真的是催人泪下。为我们老一辈优秀的配音艺术家点赞。
狐女 原著:胡媚儿
原著中是老狐狸圣姑姑的女儿,母女一起云游求道。她由于美色,被权贵、富商、妖道等觊觎,多次遭遇凶险。后来,她嫁给了起义军的首领王则。
在书中,王则是武则天的转世,而胡媚儿是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转世。因此两人今生有了一段孽缘。
原著里,胡媚儿学会了变钱米之术。电影中借用了这个情节,狐妖母女把钱财变到县令家中。相比于原著的猎奇法术,这段改编简直画龙点睛:
——钱财不是凭空便来,而来自平民百姓之中,其中蕴含了对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讽刺,可以说意味深长。
仅仅是这一处改编,就超出受时代和见识所限的罗贯中、冯梦龙等文人太多,批判意味大胆,艺术手法娴熟。
阿拐 原著:左黜
阿拐是电影中的“搞笑担当”,单腿跳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在原著里,他是狐母的儿子,被猎人射伤了左腿,因此叫做左黜。在学会道法之后,母子三人在汴梁横行,甚至还戏弄了黑脸包拯。最后他撺掇妹夫(王则)作乱,事败被雷公劈死。
电影改编了阿拐瘸腿的原因,他是因为喝酒逃跑不及而短腿,这就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同时,整个王则起兵的情节都删去了,让电影更加聚焦在惩恶扬善的主题里。
在观影分享时,一位儿时绰号“阿拐”的观众分享让人动容,他说:“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啊!”的确是这样,那个年代国产优秀动画片井喷,那时候的小孩子是幸福的。

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塑造后,读者可以理解,《天书奇谭》的创作者借用了《平妖传》的人物,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故事,相当于是一部艺术成就超过原著的“同人作品”。
许多电影人都认为:“编剧是电影的核心”。
星星最欣赏的导演李安,自纽约大学电影系毕业后整整“蛰伏”六年。李安自己说,他可以去片场工作,像很多人一样先接近电影,养家糊口再追求理想,但他认为编剧才是一个导演最重要的。
因此,在“家庭妇男”生活的六年里,李安其实是在沉淀。接下来,他有了两个在台湾获大奖的剧本:《喜宴》和《推手》,从而赢得了成为导演的机会,书写了人生大转折。
正是编剧能力,给了李安一飞冲天的机会。同样,优秀的编剧,是《天书奇谭》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为爱电影的票友,星星知道:昆汀、比利·怀特、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吕克·贝松、彼得·杰克逊、贾樟柯、徐克、冯小刚等优秀导演,都是编剧出身。
看这些导演的片子,总会感觉情感真实细腻、情节符合逻辑,他们为演员量身订做剧本,也给电影注入了灵魂——他的生活阅历,他对社会的洞察、他对人生的感悟。
讲好故事是第一位的,这最为宝贵。或许,这便是优秀电影的天书吧。
倘若在光影之中,能看到人性的闪耀,作为观众也是很幸福的。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