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豆瓣,偶然想起以前总有朋友跟我分享某某某部电影是他/她最喜欢的电影,我去看了以后却感受平平,由此开始细想这么多年,看的林林总总的电影里,有哪一部是特别喜欢的。豆瓣top250里的前五部只有《泰坦尼克号》和《霸王别姬》让我有点感觉,但是前者得放在谈恋爱的背景下看,后者深深感触我的是其中的中式美学意蕴而非剧情本身。
把记忆深刻的电影一部一部地想过去,发现自己最有感觉的竟然是皮克斯家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从大学心理选修课播放这部电影到如今已经有四五年了,居然每次看都会为了BingBang 的那一句Take her to the moon for me, ok?而泪流满面。但是也因为许多专业人士说这部电影太过“科学主义”,像是一篇心理学论文,所以我心里始终视它如一块带着瑕疵的美玉,十分喜欢但又不满扼腕着。
我给我爸我妈播放过这部动画,可能因为有点抽象,他们是不太懂。我说我被BingBang感动,我妈问我是因为它为别人牺牲了让人感动吗,貌似这样的角色都很招人喜欢。我想了许久,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打动我的并不是这个原因。
这部看似低龄实则寓意深厚的动画电影只有成年人才看得懂。因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如动画里的这个小女孩一样,遭受过心灵世界的崩塌和重建,而且循环无数次,直至内心建造出一座钢筋铁骨的堡垒或者破土而出一片繁花满地、富丽堂皇的城池,那时候你在自己的领地上,会骄傲地挺起胸膛,因为彼时彼刻,再没什么东西能攻城略地、让你受伤,好笑自己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居然就因为搬家到离家乡很远的一个城市便想着离家出走。
而BingBang,是一个人最小最小的时候幻想出来的朋友,也是一个人萌芽时期最可爱的梦想,它的身体是棉花糖,流出的眼泪是水果糖,它有一个拖车样的火箭,跟你约定要飞去月球上探险。可是后来你的世界崩塌了,BingBang和这些梦想坠入了遗忘的深渊,无须几刻,便化为灰烬,被风吹得无影无踪。尽管你以后潇洒地从荒芜中走出,生长出新的梦想,新的爱好,结交了新的朋友,但是也切切实实遗忘了一些东西,忘记了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居然有飞上月球这么有魄力的梦想。午夜梦回间、在夜晚的灯光下忙工作忙得昏天黑地,会突然抬起头,发现自己似乎忘了一个人,忘了一件事,忘记了一个地方,它是什么来着?居然完全不记得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BingBang,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岛。我青少年时期,总是幻想自己成为编剧,穿着卡其色的大衣,反戴着鸭舌帽,站在剧场的舞台下,手里拿着卷成桶状的剧本,指挥演员们排练。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与这梦想失之交臂,但我想那段时间我的个性岛里,一定建有一个剧场,那剧场里,绝对上演着我新想的故事。看这电影时,既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失去而流泪,怅然若失于自己想不起来的,属于我自己的“BingBang”,却也又做着也许人的脑海里真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岛的梦,为我那已经不得实现的梦想也许早已在虚空中实现了无数次而欣喜不已。
《头脑特工队》天马行空却又那么真实,纯洁美好却又遗憾残缺,看似童稚实则完全建立于成人思维与心理科学之上,理性寓于感性之中,将成长中那些大道理、心理学理论、梦幻脑洞与动画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不得不感慨皮克斯家的才华,又真的很可惜,我仿佛间看到好像就差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它就能突破那层棚顶,成为神作中的神作,偏偏有缺憾。而又无可奈何,因为那样完美的作品,一定不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