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组织看电影《高山上的花环》,本来并未抱太大希望,但最后内心确是震撼无比。
一部关于中越战争的电影,内容势必是主旋律的,但这却是一部非主旋律的主旋律电影。剧情不必细说,但片中的几个镜头相当有意思:越南军的营地中,食物上却写着中文,粮食袋上更是既有繁体又有简体,对应片中多次出现的两百亿,体现出援助时间之长。片中的死亡顺序很有意思,而副连长死后没有得奖,也更加展示了现实的苍白无力。而我认为诗人这个角色的安排,更是一个浪漫情怀的体现。军长在最后没有亮出身份,反而只是说自己是烈士家属,同样可以这样理解。
片中指导员妈妈与连长妈妈都来自沂蒙山老区,一个已经是官僚主义的代表,一个则仍是农民,相信也并非巧合。
本片拍摄于1984年,隐喻亦是十分大胆。连长开炮时那一句“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以及军长多次提到的“实事求是”,那是属于时代的烙印。
副连长死后,有一句话,令我动容:“我们中国人,都能像他那样,说实话,办实事,我们国家就有希望了。”
而我们现在的中国,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