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后翼弃兵本质是虚假的大女主叙事
上个月补了传说中的大女主爽剧《后翼弃兵》,颇感失望。爽之余为何我依然感到不适?此类影视作品就像没有营养却可口的垃圾食品,看完以后似乎很舒畅,但深思只觉迷茫空虚。这部被赞女性主义剧集典范的作品,细究其叙事逻辑和视觉呈现,本质仍是male gaze下被精心包装的伪女性主义幻象。它通过将传统男频爽文模板进行性别置换,复刻父权逻辑,最终让女性角色沦为被消费的客体。
首先从视觉角度出发,劳拉·穆尔维所说的的男性凝视在《后翼弃兵》中贯穿始终:开篇的画面即奠定基调,女主贝丝穿着睡衣、未穿胸衣的镜头,乳房若隐若现,镜头将她的身体作为视觉奇观呈现。 贝丝的身体在剧中被高度符号化,蕾丝内衣、半裸浴衣、颓废装扮等元素反复出现,其功能并非塑造人物,而是满足男性观众对天才疯女人的窥视癖。贝丝的性感形象实为迎合男性审美的商品。
又如,我最不适的一段剧情中,班尼在棋局失利后恼羞成怒,虚伪地示好并通过性行为“征服”贝丝,这场缠绵完全是他泄愤式的欲望宣泄,贝丝的主体感受全然被忽略。剧中贝丝其实对于班尼的真心仍怀有期待,而事实上班尼在泄欲完毕后终于重拾脆弱的自尊,洋洋得意地盘算着如何再次征服贝丝的棋盘——这场戏剥离了性张力,只剩下权力关系的暴力展演。
这些视觉设计均暴露出男导演对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处理:贝丝的才华成为天才美强惨人设的装饰,而她的身体始终是被凝视的客体。
其次来看剧情逻辑,整个故事我将定义其为一场伪女性成长叙事——一个精致标本般的、满足一切男性幻想的完美女主实现了父权逻辑的复刻。该剧标榜贝丝打破性别偏见,实则将女性主义简化为个体在男性规则下的胜利。
贝丝战胜男性棋手的剧情,本质是以男性方式打败男性。这种颠覆性是虚假的,她并未挑战象棋领域的性别霸权结构,反而通过内化父权逻辑获得认可。这种性转版男频爽文恰如朱迪斯·巴特勒批判的性别表演,女性穿上男性外衣,却未动摇规则本身。
此外,剧中男性角色对贝丝的帮助始终与性权力绑定。无论是班尼的泄欲、还是其他男性棋手的后宫式追随,都在强化“男性施舍资源,女性被动接受”的叙事。贝丝看似独立,实则仍是父权体系中的荣誉男性。
更荒唐的是,编剧用药物致幻、天赋异禀等超现实设定,消解了现实中女性在专业领域面临的真实困境(如教育资源剥夺、系统性歧视)。贝丝面临的挑战仅停留在她想证明自己比男性强,却回避了女性群体遭遇的结构性压迫,正是高高在上的“白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体现。这种野蛮的处理不仅是对原型的污名化,也是对于通过努力实现成功的女性群体的歧视。剧中大量的堕落叙事(药物成瘾、酗酒、滥交)暴露了更深层的性别偏见,贝丝的低谷期被刻意渲染为视觉化的堕落美学——在床上抽烟、半裸跳舞等场景,实则是将女性创造力与精神失控强行关联。这种“疯女人”原型源自19世纪文学传统,如《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所揭示,社会通过将叛逆女性污名化为疯癫以维持父权秩序。这与《我的天才女友》中莱农通过刻苦学习突破阶级枷锁的叙事形成鲜明对比,贝丝的成功实为父权社会对女性奋斗的浪漫化想象。
最后,该剧还有对女性同盟的消解的嫌疑。剧中将女性粗暴地分为“烤蛋糕的庸俗女孩”与“聪明独立的天才”两类,割裂女性群体的多样性。而现实中的女性主义运动更应该团结女性群体、求同存异。
说了那么多,回归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女性叙事?《后翼弃兵》的流行印证了后女性主义时代的文化悖论:观众渴望女性英雄,但资本只愿提供去政治化的消费符号。真正的女性主义叙事不应止步于“女性也能赢”,而应彻底摧毁“女人”这一被父权建构的阶级。当贝丝在天花板下幻想棋局时,她的胜利始终困在男性凝视的牢笼之中。而真正的突破需要掀翻这块天花板本身,我们需要的是敢于制定新规则、而非在旧棋盘上跳舞的叙事革命。
她的棋盘,他的规则:《后翼弃兵》的性别政治迷局 当大女主成为男性视角下的精致标本, 天才少女、药物幻觉与男性凝视如何演绎裹着糖衣的三重奏?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被规训的正义天使:当律政剧成为性别偏见的照妖镜 ——解构《Legal High》与《正义的算法》中的厌女症
最近很迷律政剧,看了《正义的算法》和《legal high》,思考了许多写下了这篇感想。这两部剧在网上的口碑很好评分很高,我不否认其中出彩的部分,但是我也想指出这两部剧里客观存在的厌女思维,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的皆大欢喜所迷惑,顺势吞下 ...
拒绝爽剧神话!从家庭暴力到政治语法,以间离叙事与历史天使视角看《还有明天》如何以政治觉醒重构女性叙事?
(前面发过一次,发现居然没发到影评栏里,所以再发一次????????)《还有明天》豆瓣评分9.2,大部分观众给出了4~5星的高分,而评论区也有几条扎眼的差评。接下来我将归纳总结他们差评的核心观点并一一做出反驳。一、差评核心观点总结1 ...
叫崔京“大黄丫头”是对导演本意的消解:从性污名化的集体无意识看东亚女性的身体困境
我发现许多观众在看剧时每次剧中一播放崔京自慰的片段就开始在弹幕里刷“大黄丫头”,调侃她是全剧最黄,白切黄等等。观众看似在玩梗,实则暴露了他们根深蒂固的性别双重标准。这种标签化娱乐化的论调,本质上是对女性性主体性的暴力驱逐——男性自慰 ...
想对那些给好东西打一星的人说
在男性英雄主义角色玩转乾坤、占领话语权的时代,难得有女性导演“上桌吃饭”的机会、打造了一个现实主义但女本位的世界,完成度极高,剧作功底极好,如此优秀的作品,不应该多多鼓励而不是吹毛求疵吗?《好东西》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邵艺辉导演一直 ...
一天看完了《我的阿勒泰》,意犹未尽。像桑蚕丝质感的长电影,每一个人物都那样干净、细腻。写多了都市爱情和浮躁生活的我,好像被浸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做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梦。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纯粹的作品,要么就是太过粗犷太远离我,要么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