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青春之歌》是在我高一的时候,中央6台播放。妈妈说电影很好,老戏骨演的,名导演导的,名著改编的。我很惊讶1959年的彩色画质,就这么好了。

记得当时看得津津有味,且正值晚饭时候,我不愿下楼吃饭,妈妈把做好的蛋炒饭拿上楼,我边看边吃,格外香。

那时候,我把自己代入林道静,能感受到她为了国家和革命的宏大事业而奔波的高尚感。看到她遇到卢嘉川和江华,明显人生在长进,境界在提高。小说这样写林道静加入组织的心理:

“从这一刻起,他再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了,……他的命运將和千百万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他的生命將贡献给千百万人民的解放和欢乐,这又是何等的幸福呵!”

后来进入中文系,知道“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知道小说中隐藏的道德与动机,知道虚构与虚假,现实与真实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我对那些试图【把我收编进入一个更大的激情系统】的一切行为感到警惕,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最切近的,是对某一国家的莫名仇恨,对某一政治人物的狂热崇拜,以及有关奥运奖牌所凝聚的炽热情感——它往往溢出一些不加节制的激动,而这些本来较质朴的情感会轻易地被人利用。
我也警惕【不假思索地把自我交给一个抽象虚无的集体】之行为。

这有可能令一个人的情感烈度下降,但与莽撞的冲动相比,我想前者还是相对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