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那些令人不适的视听,如果创作者是因为菜而让你不适,那么他就是失败的;如果他本来就以让你感到不适为目的,那么他就是成功的。《深海》中是两者兼有。
2.对比《哪吒》,饺子是《魔童降世》成功后给你端上来《魔童闹海》,田晓鹏则在《大圣归来》成功后一发财就任性,一意孤行般地交出《深海》。前者要对得起观众,后者要对得起自己。我这人顽固,更偏心田晓鹏身上有不弱的“作者性”,尤其体现在画面(不是简单烧钱,有剑走偏锋的花活的)。饺子是项目经理,带一大批员工们浩浩荡荡干工程的;田晓鹏则有一颗想当匠人的心,只是境界未到。我网友说田晓鹏“心比天高才比纸薄”,我倒觉得他真正缺的不是才华,而是意识。好的叙述不诞生于任何秘诀,只必然来自创作者的自省。田晓鹏没hold住自己想沾的议题,也显然没想清楚这个故事到底该如何才能成立。(《哪吒》对“反建制”的擦边也不成立,擦边地缘政治成立了不过缺乏纵深且吃相难看,但人家完全是商业大片可以不吃议题,《深海》的位置则非常尴尬)
3.对比宫崎骏。哈哈,竟敢对比宫崎骏。确实想临摹出《千与千寻》的壳子,足够有野心,可惜没学来我很在意的“陌生化”,也不用提其它一些要点了。更何况,《千与千寻》的里子可是整个“日本”,咱这边有哪个创作者敢把“中国”当成作品的里子?(题外话,当初没给《千与千寻》打五星是因为尽管它的里子有那样无与伦比的意义,但它的壳子确实跟《深海》是同一类型,其实不难完成的,更多用于招人喜欢吧。宫崎骏晚年做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就抛掉壳子只要里子了,真就不被喜欢)
4.两年前有位故人陪好姐妹在电影院看了《深海》,出来跟我吐槽不懂好姐妹为什么哭。故人还是太聪明了,不会被小聪明骗住。不哭的确是对的,因为先玩叙诡后煽情的文本结构本来就是意图明显的骗哭手段。
随手写在2025年的《深海》影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