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点开这个剧,确实是因为杨蓉(谁不爱看美人呢),但是看完之后没有跟风打低分,而是给出了五星好评,我,作为一个没有看过《喂食者协会》原著,以及对迷雾剧场不甚了解(剧场之前的作品只看过《沉默的真相》),也不怎么关心娱乐圈(尤其是新生代流量小生,而且也不太会评价演员的演技)的观众,想就这个剧本身,说一点不一样的。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下滑)
正方男主角那多,还有一个身份是网络大V过千山(根据剧情大致推测,不确定是否准确)。那多的朋友郭斌曾经愤怒地评价他“做主编你不情不愿,做记者你浅尝辄止”,他从最开始或许一直到最后,都是以一个非常纠结的中年男人的形象出现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我妈和我妹,其他人关我什么事”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知道看这部剧的观众是否都经历过社畜的生活,我经历过两年,生活真的会把自己原来的锋芒一点一点磨钝,而你看着理想主义消亡,却没有任何办法(也许到了后来甚至自己也不想)拯救。理想主义是有代价的。而随着年龄增长,羁绊我们的人会越来越多,一味地去践行自己所谓的理想,代价只会越来越大。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又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伤,也许是编剧改编原著,塑造那多这个看似油腻的中年记者(不知道改编了多少,但是看一些短评,觉得剧里的那多应该没有小说里的那多那么强大)这个角色想要传达的意思。
尤其是最后那多和裘文东对峙的辩论,裘文东称那多“和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平庸至极”,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站在金字塔尖端的人才配改变世界”,那多反击“大多数人跟你想象中不一样”“我拿着收入,但我照顾了我的家人”。看到这里,不禁想起了自己最近在脑海中关于平均值和极值的讨论,现在仿佛无论做什么,人们总是能一眼看到样本中的那几个极值点,却忽略了最能代表样本的是平均值(中位数、众数),而在正态分布下,越靠近中间部分,数量越多,思及此,也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多了一些理解。
代表官方的X机构,或许相对原著,剧里充入了一些代表官方政府的元素和对应的正能量(这一点也是看了一些评价之后推测的,不知道是否准确)。有什么不可以?记得剧里郭斌(貌似很多经典的台词都出自他之口)说的一句话:“你不是一个人,你背后是X机构。”英雄确实存在,如剧中的裘克凡和那多,但是一个人又能办成多少事呢?强大如裘克凡,也还是找了那多合作(尽管最开始是因为他知道那多是实验的关键蝴蝶)。最后一集,那多三人被困废弃停车场,如果没有绿藤大学的学生们及时赶到,也许那多等人无法轻易地自行解困。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也许在于定位不那么准确,改编剧也会存在剧和原著本身不一致的窘境(因为部分观众看过原著之后,自然就有了一个预设的期望值,剧播出后,会有一个严格的审视过程),它也杂糅了科幻、悬疑等元素,所以任一元素都显得有点儿站不住脚。
当然在最后,我也希望我国的科幻影视创作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