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剧透,慎入】
-

-

-

-
在戛纳导演双周看了第二场。怎么说呢,感觉前后像两部片子。

开篇就是冰刀杀人,一套冰上动作➕沾满血的面部特写长镜头,有种诡异的美,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幕。

之后时间闪回,开始铺陈人物关系和前因。

前半段,既能看到传统东亚家庭那种不惜代价,一代传一代地追求成功和完美的窒息感,也有青春片标准的“精英”与“混混”这种戏剧冲突拉满的友谊描写。

高压训练下依然没有进步的女主偶遇天赋拉满但家庭破碎的女二,随后跟着混迹酒吧夜店,看到这以为又是青春疼痛反抗原生家庭的套路之作。

但随着友谊加深,两人渐渐亲密,又让人一度怀疑是隐性拉拉片,在嗑着“回避依赖”和“直球女二”的糖,惊呼“国内也能拍这种题材了吗?”的时候,女主突然嫉妒心爆棚刀了女儿,接上了开头那幕,然后妈妈出现负责善后尸体,之后上车对女主说话那个表情确实算是最几年华语片里心理恐惧经典镜头了。

如果电影停在“母女俩因为共犯,达成一致目标,在雨夜开车奔向新生活”这个画面,我将打五颗星: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在快要被治愈拯救的时候突然反扑,继而激情杀人,并最后逻辑自洽:还是比赛为重,这种彻彻底底的疯感,真是太让人上头了。

可惜电影还在继续。之后剧情对我来说可以算是急转直下:先是揭示了女二并没死,然后引出前面出现的女二不过是女主分裂出的人格。伏笔妈妈去看医生,也并不自己生病,而是因为她注意到了女儿的精神分裂,但为了比赛,也没有及时让女儿治疗,而是陪她演戏。

看到这里,觉得怎么变成了花滑版《黑天鹅》。虽然剧情能接上,但是就是俗气了很多。

再到后面女主跟第二人格面对面摊牌,过于直白的人格分裂描写,非常的乏味。最后跟母亲互相倾诉,解开心结那幕,尴尬得仿佛在看春晚包饺子剧情。

看到这个“大团圆”结局,只觉得两分不能再多了。一分给演员,演技还是在线的,开头女主沾血的笑和母亲收尸上车那个镜头都很动人。另一分给摄影,花滑的长镜头和警察上门查毒,躲衣柜里看厕所镜子反射女二表情那个镜头还是很有意思。

如果停在杀人抛尸,为了比赛不惜代价这层,让人物充满“人性幽暗又低劣”的瑕疵,而不要用精神分裂这种用烂了的桥段去给女主做“无罪化”处理,那将是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