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加林,无法用“渣男”“唯利是图”去形容他,改革开放年代,有太多无奈与委屈,他身上有作为人的多面性、复杂性,不能用简单的好人、坏人去评判,单一的词语评价会削弱“高加林”身上的厚度、深度。
在特殊的年代,夹杂着特殊政策(知青下乡,右派,文化大革命,高考恢复)太多人的命运在此期间变成时代下产物。
当所有条件解放时,青年人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渴望闯出一片天,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糟糕的现状环境。
高加林练习卖馍那段儿,让人看了五味杂陈,要说他脱不下孔乙己长衫是绝对不对的,更多的是不知道怎么化解所付出的努力和此时卖馍的结果,他试图说服自己,接受结果继续留在村里。
他并不喜欢巧珍,选择她源于当时的情况以及确实真心实意对自己好,两个人最后没能走到一起,本质不是一路人,高加林无法接受灵魂触碰不到一起去的另一半(确实像编剧说的,很少有男演员愿意接触这么不讨巧的角色,更何况长得好看的男演员)
挺让我和我朋友惊喜的是,晓哥很遵循人物角色逻辑,不会特意神话角色的高光(简单的说就是努力萃取角色“讨喜”之处进行放大演绎,以便于观众对于角色洗白,这么做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失去角色本质)
视角转到高加林教书,我以为他妥协,气馁,但没有,他给学生上课依然充满信心,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走出去,上课时高加林绘声绘色的描绘外面的世界,讲到上海时,高加林的眼底由明亮转为暗沉,此时我觉得他还会东山再起,心中的一团火也并没有熄灭。太多的不甘心,换谁也甘心不了,明明是有机会与才华,为什么会失去?
剧中最喜欢
1️⃣没有强行大圆满,人物虽然是主角到没有任何高光,高考替考得到应有的惩罚,高加林说出:被偷走的人生拿什么还还?能还回来吗?是的,被偷走的人生,为什么还要用圣人视角来去原谅呢?
2️⃣高加林大声的喊出文章被发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来表述,看到这段还挺激动)
看完《人生之路》其实挺想看原著的,我知道影视剧会削弱原著中苦涩与无法言喻的无奈,所以这次并没有读原著,可能哪天想看了在看
因为之前看《人世间》,所以选择读原著,但实在是太苦,太苦,苦到好久出不来。
随便写写|陈晓的高加林真的很好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