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二月末北京的某场影展。推门而出时橘黄色的天空,烟雾朦胧,街灯刚刚亮起,风在立交桥下鼓噪,涌进地铁站,追下扶梯。我想起我当时写下这句短评时,口头上更详细的阐述是,如果结尾可以在接上一点开头描绘的疫情时代就更好了。你们还有印象吗?比如说情侣隔着口罩亲吻,漂亮的女孩子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不知何时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三个人一路话头不接话尾,一会儿说这片子后劲好大,心情有些闷闷的。一会儿又说,我觉得男主长得很像我的一个朋友,看得有些出戏。哈哈哈。又说,我一会儿得坐一号线,先回一趟大学。乘扶梯下到月台,车驶来的时候挤满了人。于是我拽着女友又出站道,天色这么漂亮,我们骑车去看戏吧。顿了顿。我已经认这里的路了。我方向感还是挺好的。风已经吹成了极暖的紫色。我记得我那天穿了一条白色的裙子,我们走了一段路才找到车,骑了几步路后,女友道,真是不敢想,上一次在国内骑车,得是一年半之前了。
写下这些的时候在宁波的地铁上,刚刚在东门口看完电影。心说,真想写小说。掀开包看却只有复习资料和打了一半对勾的计划表。忽然无端地想起这些。电影里的对白缠绕着游离着捉摸不出端倪——我想,是喜欢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吗?还是喜欢叙事,还是视觉元素。它想讲的故事,照理讲,离我的阅历太远了。最终还是被情绪裹了进去,无端地写下这些,插上耳机,在地铁上翻开我的德语备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