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发现所有类型的赛道都在摆烂和糊弄的时候只有悬疑刑侦还在卷。

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给出一个主观的好评,这个好评在于坚持,在于创新,在于认真!

【刑警的日子】在你以为看过所有类型刑侦悬疑剧的时候冷不丁告诉你,在某个不经意点,依然还有角度可以深挖。

这一次的核心,从案件的本身,转移到了刑警的成长。这种成长并不是所谓双线叙事里展现的春秋笔法,然后以一个干瘪的“多少年以后”就能简单概括。

从菜鸟成为精英,我们很少看到这个具象的过程,而这次的重点,恰恰体现在了那个所谓“多少年以后”!

“多少年以后”本身就是一段丰富的经历,一次洗尽铅华的历练,也是成熟标志的标准体现,褪下的青涩,慢慢化为了厚重和稳妥。

剧里妙就妙在,它以年代剧的时间手法,极尽详细地展现了主角的每一次转变和成长。

2000年,2001年,2002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案子,除了案子也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亲情的烦恼,以及每个阶段对于每种情感的认知。

在工作中,体会到使命的重要,在生活里,明白了情感的价值,让主角一次次的蜕变中丰富了整个人物的形象。

……

而剧的另一处不同,同样值得深入讨论。

以往我们常见的刑侦剧总是会看到拥有主角光环的刑警队长带着徒弟,但是大多的目光全都集中在案件本身,而案件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以主角为核心,所以很多时候的徒弟都自动变成了工具人。

相互之间的互动,沟通,日常,基本没有踪迹。每一次的链接似乎都是双方出现了重大变故才会有那种剖析心灵的长谈,但是长谈之后的重点很快就会被转移,师父依然是那个闪闪发光的师父,徒弟还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而这一次【刑警的日子】给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答案。师父和徒弟成为了一个整体,师父和徒弟发展成了相互救赎,甚至师父和徒弟构成了一个简易版的传承。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次的刑警也抛去那一种总是感觉离人很远的人设,直接化为了所谓的“市井小民”,显得格外接地气。

例如第一幕的车坏了,被交警查。

还是因为车坏了偷同事的车开,甚至有一次开领导的摩托车还摔了个狗啃泥。

徒弟对师父无处不在的马屁和师父对徒弟无处不在的教训充斥了整个办公区域,刑警办案,同样也显得勃勃生机。

还有一幕印象深刻的是徒弟因为不懂而产生了一些认知的错误,作为师父立刻就能醍醐灌底地唤醒对方。

虽然骂得狠,但同样教得也深。

总结下来就是没把你当外人。

这种你来我往的友好互动让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们有杂念,也会想着偷懒,有上进的心,也不缺报效的勇气,所以看着都像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单薄的npc。

……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不同之处,【刑警的日子】的节奏同样不错。

也千万不要因为笔墨刻画日常而忽略了剧情的推动和发展。

破案走的是常规的刑侦路子,案子发生,杀人动机,破案过程,到最后结案全都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案子地呈现并不复杂,但是查案的节奏却是非常紧凑,而且每一个案子也没有过多地渲染,表达,映射什么,每一次的落点最后都回归到了刑警本身。

所以,在这部剧里看案件的侦破是客观的,是中立的,它没有那么多复杂的隐喻,最后传递到观众身上的也只是刑警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

再加上案件的完整,逻辑的顺畅,以及每一个单独案件出现的各种新人物,每一位都贡献出了精彩的演绎。

剧情,演技,节奏,新的东西,这里都有,所以看完四集以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推荐。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