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世俗成见的枷锁,方能寻得灵魂的自由天地;绽放自我独属的个性,便可拥抱人生的通透真意。莫要惧怕社会中定义“异类”的目光,与其在既定“规则”的框架里亦步亦趋地复刻“他人”的活法,不如叩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渴望着去追寻何种人生的轨迹。
每个人都应鼓足勇气,绽放最本真的自我。即便这份本真与世俗相悖,也仍要坦然直面内心最真切的声音。就像影片中的男主(戴维),虽然挣扎,却还是接受自己的异装癖,即便只有女主克莱尔接受他的身份,他依然会选择女装和克莱尔一起上街,接受自己作为男人,同时也身为女人的身份:维吉尼娅。
哪怕社会所赋予的标签,如无形巨手般,妄图禁锢我们的灵魂,可那又有何妨?本真的自我,恰似夜空中最独特的微光,即便在浩瀚苍穹中渺小到肉眼难觅,却依然拥有穿透黑暗的磅礴力量。
世俗的标签,定义着人们的性别、角色、人生方向与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带着这些标签在生活,仿佛只要依照标签的定义行事,便是正确的选择。多数人习惯了对标签的“摆弄”听之任之,逐渐沦为规则与掌控下的“木偶”,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以女性为例,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中,结婚后的女性,首要任务便是生育。即便生育后回归职场,也需将家庭和孩子置于首位,难以在职场中大展拳脚。这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标签,绝大多数女性在“生育→带娃→家庭”这套标准化标签的束缚下,按部就班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如同被输入既定指令的机器人,在指令的驱动下度过一生。然而,亦不乏一些勇敢的女性,她们敢于在职场和生活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不将自己的人生局限于家庭,也不围绕家庭打转。她们挣脱了世俗标签的桎梏,以更加精彩、快乐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活在标签里的人们,将不尊从标签者视为异类,标签将人们组成一个个团体,带着标签就是正常人,正常人就可以走进他们所属的团体里,比如职场人、宝妈群、小朋友的圈子等等,好像这样就找到了属于社会中自己的价值。在标签的定义里,男人可以穿裤子西装,而女人则能穿裙子吊带;女性的任务是生育、带娃和家庭,男性的职能则是工作、事业和金钱。即使社会经历几多变迁,这种对人做定义的标签就像是烙印,刻在活在社会规则之下每个人的DNA里,似乎不遵守这些就是一种错误。若要撕掉这些标签,将引来社会世俗的批判与嘲弄。
女主克莱尔和好友劳拉,本是青梅竹马的朋友,两人一起长大,形影不离,后来劳拉找了男朋友戴维,女主也紧随其后找了一个(吉尔),劳拉在生下女儿露西之后不久因病去世,在她的葬礼上,戴维和克莱尔哭得最为伤心,克莱尔承诺会代替劳拉照顾好戴维和露西,戴维因为劳拉的去世非常消沉,某天女主去看他,却见到一位女士在屋内抱着露西,反应过来才发现,那是穿着劳拉衣服的戴维。
...后来,克莱尔、戴维,吉尔三个人晚上相约吃饭,戴维趁吉尔去上厕所的空闲约克莱尔带他去逛街,女主应允,而且在这种刺激下,她和吉尔晚上的房事也都更富激情。次日,女主带着女装的男主去逛街,看电影,女装男主在看电影的时候,甚至很享受旁边一个男人摸他大腿的感觉,其实他更享受的是有人认同他是女人这个身份这一点,但女主却对戴维想拥有女性身份这一点,既保持着帮助的态度,同时也带着迟疑,从后来戴维在女主上班的时候来电找她的这一段就能看出来:
“等等,你是穿男装来吗?”
“不,我说了,是维吉尼娅。”
“不,对不起,这不行。”“为什么?”
“离我公司太近了,我不能担上这样的风险。”“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好吧,1:45,在商务中心茶屋。”
克莱尔在戴维的请求下答应和他去劳拉娘家的别墅过周末,对丈夫吉尔那边则撒谎说自己母亲生病要回去,来到从小与吉尔一起玩的别墅,点滴回忆涌上心头,看惯了男主女装的样子,甚至女主都有点不习惯他换回男装,晚饭时,戴维觉得只要有爱,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而女主则忽然陷入清醒中,觉得这一切只是一场游戏,而游戏该结束了,晚上两人一起去了酒吧,舞台上的一个舞女唱着自己是女人的音乐,这歌词加深了戴维对自己是男人却喜欢女装的性别认同。
歌词中有一句很有意思“他们都已入土,而你充满生机。”

晚上睡觉的时候,女主梦到劳拉在爱抚自己的身体,这仿佛打开了她心中压抑许久的另一扇大门,但她又觉得戴维不该再那样,说他这是病,得去治。女主撒谎的事露谄,她向丈夫谎称,男主是同性恋,自己是开导他,去劳拉娘家的别墅也是为了更好的接近已经逝去的劳拉,吉尔信了,后来,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布莱尔发现戴维变了,他看似不再有异装癖好,甚至还给露西找了保姆,表示马上要回归工作中,这次聚会,吉尔则对戴维的同性身份非常感兴趣,甚至还想了解他有没有男朋友,饭后女主赌气让吉尔送戴维回去,甚至还了幻想两个男人在一起洗澡的场面。
男主虽然在外人面前装成正常人,可晚上回去时,仍会穿长筒丝袜入睡,面对男主初次在网球场上的求爱,女主拒绝了,理由是不能对不起劳拉。可面对维吉尼娅的邀请,女主还是来到酒店赴约,女主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同性,她接受男主女人的心,但接受不了男主男人的身体,女主走后,男主精神崩溃,他在慌忙中离开酒店,在路上被车撞了,给女主发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我是个女人。”
男主成了植物人,女主用维吉尼娅这个名字一遍遍呼唤他,看到他眼皮微动,女主带来他换装用的女衣给他换上,男主醒了过来,不是作为戴维,而是作为维吉尼娅,故事结尾趋近幻想的美好,布莱尔和维吉尼娅带着露西前往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城镇生活,没有人对她们投以异样的眼光,就像阳光下的众生,平等闪耀。
或许,就像男主所说,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只要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的标签困扰,你就能活出勇敢的自己,哪怕这个自己在外人看来是“异类”。
以下是影片中个人觉得还不错的几段对话:
“知道吗?我们一起出去,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我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快乐、喜悦。我必须重新来过…”
“你常跟吉尔撒谎吗?”“不,直到我发现你穿女装后。”“我从没跟劳拉撒过谎。”
“当你刷睫毛膏的时候,用右手画右眼,用左手画左眼。”“太棒了,立竿见影!”
“我记得,那是我们16岁的夏天”“是的,我知道。”
“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们没有遗憾,只有欢乐。”
“小时候,我们总说,‘男孩从卷心菜里出来’,‘女孩从花朵里出来’,而我,‘从菜花里出来’。”“我知道这很复杂,但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不是吗?”
最后,用Delain乐队在作品《We Are The Others》里的这几句话来结尾吧:
“We are the others.
我们是异类,
We are the cast outs.
我们是被驱逐者,
We're the outsiders.
我们被排斥,
But you can't hide us.
但你永远无法将我们抹去。”
愿所有人都可以打破世俗的束缚,按自己理想的方式活着,哪怕在别人看来是“异类”,哪怕不被世俗所理解,但是只要按自己的方式活着,这样的人生,即使渺小如尘埃,也足以在阳光的照耀下,温暖璀璨、闪闪发亮。
完。
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