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此打分相较于国产战争片)拍照和开枪的特写剪辑在一起很妙,都有“shot”之意,而本电影也是另外一个层次的“shooting ”,以小见大的平民视角,人命不如草芥,他们只想活命,没有像《金陵十三钗》那样反复刻画女性身体被玷污,来承载民族耻辱,也没有像《南京,南京!》那样塑造一个所谓有良知的日本兵,而是刻画了一群想活下来的平民面对杀戮各自作出的选择,以及伊藤这个出生在日本权贵家族的摄影师,他表面文质彬彬,遵循仁义礼智信,他给尸体堆上的狗喂饭团,也假惺惺地给完通行证转头就吩咐手下杀人,他说爷爷参加过甲午海战,差点打到北平,战后要回国拍电影(参考小津安二郎经历)…他是知小礼而失大义的虚伪的日本人的典型代表,泼出的硫酸让他露出了本来面目!最最最牛的是除了表层照相馆的叙事,还有三层更深层次的隐喻,即相机里的胶卷,摄影机里的胶片,以及这部电影本身,导演告诉大家应该为了谁而拍,以及怎么去拍。王骁太好了,面对刺刀那句南京话感觉是现挂的,就是演员自己作为南京人共同的心声,也是代表导演说出来的“我就是一个拍照的”我要对准你们的嘴脸,拍出你们的恶行!最后把南京市民的日常照片置换成了带血的底片,配合老金的画外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会流泪,这是刻在骨血中的伤痕!对,我们不是朋友!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