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又一翻车之作。其实严格来说是枝裕和的精品率还可以,而本片大约是他的第十五部电影,其拍片生涯起码有半数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创作意图,而有翻车之嫌的,通常是他比较异色的作品,诸如《花之武者》《第三度嫌疑人》等类型片尝试,而在他的专长领域——家庭关系讨论片,尤其是“血缘不是家人的必要构成”这个“副标题”,已经是他的第三次拍摄,(第一次的《如父如子》翻车,第二次获得戛纳金棕榈的《小偷家族》成功)但没想到仅仅是转换了空间位置,在韩国的背景下,全盘失效,历史级翻车。
1:首先是过度的塞入煽情配乐,行活的尽头全是抖音拍片法。
2:其次是枝裕和引以为傲的小演员调教,这一次完全不灵,选角有一点影响,但主要还是由于剧本的缺陷,让小孩承担并不“讨喜”的戏份,比如医院踢足球这样的桥段。而小婴儿几乎完全就是道具了。
3:剧情线路驳杂,有掮客线、有女警线、有杀人案线,但没有一条达到了可信的情感传达效果,可以说完全没对上观众,只靠配乐➕名场面,完全只是在浪费“笔墨”
4:主题讨论由于参与主体的失真而变得毫无可信度和意义,全片除了掮客,一共出现了两组买家,一家恶劣到奇葩,一家友善到失真,当是枝裕和创作这种“全员东亚好人”时应该保持警惕,结果“掮客”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先行概念,真正还是在拍他那套“我穷,我犯法,但我是好人,我还爱孩子”
这套人设创作完全是依靠影片情绪,情绪到了,观众觉得灵,情绪不到位,谁来都是满脸无语子。
5:最后本片为宋康昊斩获了戛纳影帝,但全片表现来看,不是戛纳评委分蛋糕,就是在给《寄生虫》补票。
是枝裕和:主攻血缘讨论,新家庭构成之第二度翻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