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杠声明: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的主创斥重金打造了很多的“大场面”,试图书写属于中国的大银幕神话。勇气可嘉,但执行力不足。

首先,我必须承认的是,这部电影作为“数年磨一剑”的商业大作,存在很多优点。比如说,很多大场面选择实拍,一些仪式的呈现非常细节,血腥镜头毫不避讳,实实在在地拉进了观众与这个神话世界的距离。再比如说,开头的攻城戏场面宏大,层次分明,奇观的呈现丝毫不逊于任何好莱坞A类大制作,是当之无愧的“全片高光”。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高水准并没有延续到影片结束。

如果把拍电影电影比做成做菜,那么《封神》无疑拿到了最上等的食材(影片的故事素材当中有很多可以展开深挖的地方;作为中国人的神话,文化认同度高),但菜肴的味道却让人一言难尽。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把“铺垫”(而不是讲好一个故事)当作是影片的任务。我知道主创的初衷很有可能并不在此,但是影片的整体的观感确实很像两个半小时的大型预告片。

个人认为,原因有四。

第一,影片的主线不够明确。人物众多,故事线庞杂,什么都想要,但什么都没讲好,主线故事中主角“姬发”的戏份甚至不如反派“殷寿”要多,后期更是淹没在了纷繁的支线当中。而且,这些支线故事也没有很好地整合进主线,更没有与影片的主题呈现有太大的关联,仅仅变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我感觉导演在下一盘大棋,但是在布局阶段,他好像不清楚走在哪里能够占据优势。

第二,情节缺乏起承转合,像赶火车一样从一个节点转到另一个节点,一些需要交代和铺垫的地方没有做好,导致每场戏更像是“完成任务”而不是静下心来讲故事。殷寿看到妲己就没了杀心,人物转折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故事是机械的、流于表面的,而不是真正从人物和矛盾当中生发出来的。

第三,为了完成戏剧任务牺牲情节质量,有几场戏完全是尬演。举个例子,影片中有一场突出质子旅内部的矛盾(为结尾做铺垫)的戏,但是给我的观感就像是“商朝美式霸凌”。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好莱坞的先进的电影工业,但是学习“美式霸凌”这种糟粕大可不必。

第四,台词设计极其鸡肋。合理怀疑编剧在读《故事》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只读了一半,把台词的目的当成了台词本身?“我想成为他那样的英雄”“我死也不会放过你”…角色的目的和心理活动不加任何修饰地从人物的口中说出,生怕拐一点弯观众就会不理解,生怕写得自然一点观众就会看不懂。这样的设计近乎完全抹杀了“朝歌风云”这样带些政治惊悚色彩题材的严肃意味,更像是为了赚钱特意进行的一场搬演。

我理解,也许影片的剧情确实留下了一些可以深度探讨的空间,也许作为系列首部电影确实需要在“架构世界观”和“讲故事”之间做出妥协。但是,一部大投资、大制作的重工业巨制,文本(尤其是故事讲述的方式)成为电影中最廉价的部分,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