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不想写长评,但剧实在太精彩了,少有的让人感觉回到了正史演义的观感,像大明王朝和康熙王朝的感觉,又加了一些铁齿铜牙的俏皮,在当今走流量偶像的风气下,还能出品如此优秀的剧本,制作也投入够大,把清代的黄河决堤拍得如此逼真,真的该高赞!

还想着夸夸编导一体的牛批,结果一看...怎么斗破苍穹居然是同一个编剧改编的...实在不知该怎么评这个大导了...可能张导的长短处都太过突出...????

但天下长河无疑优秀得十分高级!

无论从制作→内容→趣味及演员阵容来说都是相当高水准的。

康熙朝用人就这么个风气,长期在位的老皇帝太善于心术了,不止剧里的靳辅陈潢是这个待遇,我还记得姚启圣也是这么个起落流程,最后也不能算太善终。

当一个人在权力的高位站久了,自然就听不进任何声音,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封建王朝所有局势皆系于一人,这个人状态好时一切都好,状态不好时那天下遭殃。再明君也还是人,总有力所不及的阶段。

甚至为了固权和拿势,会造很多本可避免的局,结尾编导让康熙带着摘果子的于振甲,替皇帝开口给靳辅低了头认了错,何其讽刺。

如果陈潢晚出世十年,还会那么苦吗?很可能不会,因为彼时和此时的局势已经完全不同了,康熙初年是拿着牙缝里挤出的大笔钱在往河里丢,到了康熙中年已差不多万事俱全,可以大方的拨出当年经费的2倍左右随便往河里丢不心疼了。所以此刻随便谁上,拿着那本治河方略照葫芦画瓢也能成事,再不济都还有靳辅留下的大波老臣功在打辅助。

康熙虽然思维没有现代开明,仍站在皇权的一边,但确实不可否认这一朝干了三代的活,且大多顺遂高效,基本都在他前半生赶鸭上架式的做完了,确实给了他帝王的自傲本钱。

那当帝国稳定了,一个封建帝王剩下还能做什么呢?无非就是逗逗朝臣,好巩固巩固皇权和私库????那一品百姓和不顺眼的臣子,自然就与皇帝他老人家切割了,谁敢在这样的环境下还管他们的生死呢?...

放到现代其实也一样,成事的基础钱与技,哪怕一样不缺,也未必能成。毕竟局势永远都瞬息万变,这困局并非是古代独有,任何时代都存在这样的对立。

而想做事的人,若不愿意顺势,想坚持正心。不论在职场还是体制,大概率都是得不到发挥的,像剧里陈天一这样执拗的个性,还曾经被给予过机会,已算是幸运了。

而剧里靳辅被扳倒的重大原因,是自己给朝野送了一个掘他的口子。因自持清廉太不在乎公有物的产出,没有严控淤田的进出数,明显不擅长划分公私界限,甚至官禄都拿去补贴公用...这股子卖力劲儿放在哪都是不受待见的...同僚会觉得其清高不合群,皇帝虽感动但也会觉得倍受压力,这和皇帝掏私库可是两种效应......如果一开始就选了将不擅长的类目打包丢回给户部处理,这烂摊子就不用沾在两个干实事的身上了,结局也是可能改写的。老皇帝始终还是要用人的,且用生不如用熟,所以老是反反复复的让大臣们起起落落...

好在是生活在现代社会,解除了“君王”们的生罚大权,而事业路也不再是单一向上的途径。实在受不了企业/体制里这股子“封建”氛围,还可以选择自主开局嘛。虽然要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受压迫,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胜在解放自由。

若为自由顾,荆棘皆可攀!

虽说离了大势,个人所能成的局会较小,若能如天一一般最终留下有价值的经验给到后人,却也不失为另一种存在。

这世间有太多太多人手握雄才伟略,却不得良机者。千里马不遇伯乐,最怕是无所思而成了趋名逐利的行尸,不得不趋于庸碌......

——————————————————

很多弹幕踩罗晋演技,我倒觉得非常不错,他都42了还能把握少年感毫不出戏,除了当年的小康熙李楠还有谁能拉出来一战的?

以及步入中青年后的状态也都转折到位,尤其在失去唯一支柱孝庄太后的前后转变拿捏的非常到位,人这一生只有来路还在才能保持真性情,一旦断了来路便无所顾忌。子女和枕边人也从来不能填满那个空洞,没有长辈带路的人生是比地狱还凄苦的,康熙至少拥有过几十年很不错了。

不敢相信罗晋凭新三国的刘协让人眼前一亮至今居然已过去22年了...

还能遇到这么棒的剧本,真好~

—————————————————

98抗洪的惨烈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小时候电视里那人墙去堆的镜头至今深刻,三峡工程等让后世免于水患之苦,真的是千秋功业!如今除了大暴雨过量引发的水患,很少再听到淹村淹田的新闻了,虽然有现代技术支持,但可能也有老祖宗们的经验之功吧~

华夏民族真的好棒!

只要还有一束光在就总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