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拍摄在2010年。从那往前倒退十年,正是下岗潮在全国扩散的日子。而今,又是一个十年过去,再看钢的琴,恍恍惚惚中意识到那一轮下岗大潮已过去二十年,让人感慨万千。

十年前,人们沉溺在每年十个点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夸耀资本的力量,称赞国企改革的果断。至于在改革转型中付出的代价,被轻轻带过,甚至将城市的衰败归咎于人的懒惰。这部电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切身感受过下岗潮的工人及其子女,谁又能被引起共鸣。最终票房的失败自然是板上钉钉。

十年后的今天,世纪初的快速增长已近乎不可再现,劳资关系在这种社会中越发紧张。996,内卷,阶级固化……无数的焦虑折磨着当下的我们,我们终于意识到,这有可能是错的。我们终于知道曾经国企的破灭可能不是工人们的原因。他们的毁灭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这些悲剧也极有可能一次又一次上演。

我们怀念起工人当家做主的年代,却只能在影片中看到国企妈妈的葬礼,看到荒凉与残破,看到工人们的努力败给现实。

只是希望,从今往后,那两根烟囱不会再被人当做旧时代的垃圾,在新时代的繁华之下,还能有人记着工厂废墟中挣扎存货着的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