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更想看张伟丽是怎么拉起队伍来的,她怎么走到的今天,她准备走向何方,海报上都是张伟丽,主要的卖点也都是张伟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也是张伟丽,然而片子当中的“张伟丽”甚至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弧光发展,也就是她没有得到主角待遇,我实话说了,主创不可原谅。

每个工种都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就好像张伟丽去打拳,就是要赢,失败不可避免,但“打赢”还是基本面,那么文艺工作者至少应该有从混沌的生活中提取人物精华的能力,换句话说,“张伟丽”这个人物的精华是什么?

最简单的一个方向,为什么张伟丽一定要去打这个比赛?在当前的和平年代,实际上,体育人是最接近一线战士的存在,换句话说,拍体育人等同拍战争片,连奥运会本身都可以说是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替代品,是极轻剂量的战争疫苗,那么,战争片最基本的一个起点是什么?

“一个人到底为什么会愿意上战场?”

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为什么败了还要战?

电影完全没有呈现。

感觉就是主创有机会拍了张伟丽,然后很自我感动地剪了剪。

就上映了。太不专业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什么呢?张伟丽作为一个体育人,世界级的冠军,又正当壮年,这一切也就都意味着,她的肉身应该锻造得极其美丽,悍勇的心造出来一座固若金汤的身之城池,然而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显示出这种震撼的生命力之美。快拍战士的力量感啊你快拍啊,哪怕有一个镜头呢,不死心等到片尾曲都结束了,然而没有就是没有。

感觉片中张伟丽所有的训练片段,都被拍得可苦可累然后执镜的人是一点儿都不明白啊,哪怕健过身呢,人也会十分欣赏这种苦这种累背后那种极纯粹的喜悦,然后这事就说回了开头,因为片子没能抓住“张伟丽”这个人物的精华,于是所有她做的事情都变得浮于表面,她的身体也就无法成为精神的表达,然后就只剩下了苦和累。人是闲的吗没事儿去遭这个罪抡那大铁片子,真还不如让张伟丽妈妈搁镜头前唠会儿,感觉伟丽妈妈还是很懂孩子心的,老太太真是特好一妈妈。

这波我要埋怨全国的健身人,你们怎么还没摸进各行各业呢,然后至少能有一个懂行的,然后也能管上事儿了,就在电影行业里,然后就能拍出一个这种人在锻造内心的路上同时也为自我塑出了真身的震撼。

快震撼我啊,你一震撼我,我就一场又一场去送钱。钱啊!是钱哎!不喜欢钱吗!喜欢就给我变专业!

好了,这么多意见,为什么最后还是打了五星?

就是说,这个片子的成就在片外。

因为它特别充分地展现了一种当前普遍的生活质量,包括电影工业的水平,包括张伟丽的训练体系。

然后整个观影体验就变成了“你知道的作为个体的我其实特别希望大家都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不光是更有钱更能上高科技而是过上那种更细致的更舒心的更为人文主义的更有人文关怀的生活然而这片子太锤我了整个儿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就是初级阶段啊为什么张伟丽都还没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就很生气尤其这么多年来我其实反复不想承认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事实因为真的很难承认每一代人都是kuchikuchi猛干结果怎么还都这么累心一种完全无关技术进步就是心就是这个心还是很苦很累然后好像就坨在这个恶性循环里了而我却一直认为人应当过一种人的生活所以这个片子本身它就是在锤我它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只在那里就够锤我了。”

就是从这个对本人来说无比现实的意义上,五星。

最后,在此祝福张伟丽张开那双伟大而美丽的翅膀,无惧风雨,飞往任何她想要飞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