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北欧生活流电影,风格冷峻,试图给观众一种生活的手术刀的观感。许多蒙太奇处理象征意味十足,有大师逸风。中远景镜头的几何构图感实属上乘,环境即心理,苍茫冰冷。演员选角与角色极其贴合,配乐也相当出彩。

故事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第二次离婚故事展开。以其为视角中心,叙述了她与丈夫、母亲、女儿、前夫、朋友、婚姻咨询师之间产生的对撞和冲突,反映了很大一批女性的整体生活处境,和众多家庭的家庭运作方式。

其中有几点印象深刻的处理。第一,通过祖母、母亲、女儿之间的冲突,三代女性的性格传承,看到了人生逃不出的宿命感,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第二,婚姻咨询师与女主对话时,以行为心理学的方式结构女性心理,这跳出了女性主义的二元对立模式,提升了影片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深度。第三,对那个女性“朋友”的刻画非常好,女主以毛衣扎到自己为理由推开了朋友,可谓神来之笔,人与人的关系往往是甜蜜的毒药。

尽管影片的大部分都是女主在与外界人物冲突中进行,但影片中几个最动人的镜头都来自与女主与自己的对撞/相处,这揭示了本片隐晦的主题——“爱”自己。以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事物的本质是矛盾,女主也时时刻刻处在矛盾当中,情绪影响他人和影响自己间的矛盾,希望被爱与恐惧失去爱的矛盾,占有与被占有的矛盾等等。对于矛盾,最终导演给到了“爱”自己的结论,我认为这仍旧不免落俗, 让影片的冷峻感稍显褪色。或许可以参考伯格曼《假面》的处理,不给予答案反而更加高明,因为那样便揭示了存在主义最终的奥义——生活无解(爱不是答案),但仍应始终乐观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