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字数限制实在太少了,只好写影评。

从整个影片的完整度来看还是不错的,各方面都可圈可点,商业性拉满,主角的演技很细腻,剧情设计比较完整,配乐还是一贯的印度色彩。

从故事来说吧,引发感慨的地方太多,一边看着一边时不时停下来思考。

首先影片开始,就写出来官员和商人勾结,明目张胆去黑市售卖本来是要给农户的种子,直接就描绘出社会的腐败。

在一个副警司去查学校作弊的时候,校长表现的很游刃有余,同时给警官黑白两道的威胁。说明当地基本上快“烂透了”。

后面男主去赶考,丢包的情节设计的太巧妙了,这个转折很好。能想到他的包会丢,但是直接由旁边散发出“善意”带着孩子的女性来完成,给人震撼更大。

赶考不成又去转战德里。在请求高木兄弟帮助的时候,演员演技很自然。男主有很强烈的自尊心,让帮忙找工作还希望私下里谈,这里展现的很好。

在图书馆还是哪里有个情节,一个长辈说他30年前就参加了4次考试。我觉得很震撼。因为30年后的男主依然如此。考试的机制到现在从来都没有革新过?如此狭窄的上升渠道,不同的考生人数、不同的年代,竟从来没有过相应的革新吗?

然后想谈一下片中女性角色。最开始有一个片段,奶奶给他钱还要偷偷的瞒着他母亲。我不知道这段是真实情节改编还是编剧故事设计。看前面和后面的剧情,他的母亲一直都在很用心地为这个家庭工作和付出,甚至为了生活连家里的牲畜都卖掉,为什么要瞒着他的母亲呢?支持孙子考试不能全家人商量一起努力吗?

如果儿媳是那种大手大脚的人也就罢了,可是明显与影片中母亲人设不符。怕让儿媳知道,但给孙子钱可以?很奇怪的情节。再加上一直在说如果你当上警察,你的爷爷会很骄傲的……这让我思考,是不是在表达一种隐含的父系传承。可能是在印度社会中女性角色的缺失,造成奶奶只是在传达他爷爷的意志这种古怪情节。看到那段皱了眉头,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极端的印度社会的父权观念。

但看到后面,出现了一个聪明、强大、独立的女主,让我又改观了。我想,也许只是在反映老一辈的观念,新一代还是有所进步。结果看完电影后,看到科普说感情戏不是原型,两人是男生考试后在婚恋网认识的……一瞬间竟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然后要谈到电影的几个缺点。

1、最大的问题——影片里导演不敢谈论什么?

思考一下,如果他父亲这样的事情会持续发生,是因为印度总警察局少一个男主这样的人吗?我想也并不是。根源还是在于制度、种姓、阶级等问题。

但纵观全篇,男主想要当印度总局的警察,只是说要诚实这种品质,然后从上而下影响这个国家;如果他不能当上警察的话,他也要去当一名教师来教诲大家诚实。从始至终他没有流露出关于制度、种姓、阶级差别的愤恨(或者埋怨),总是在说鄙视某个人诚不诚实。

我觉得这种理念异常的滑稽,他根本就支撑不起来。在明朝,腐败到那个程度,从上到下全部腐败,所有人都是德行有亏、毫无节气的吗?在他们把读的圣贤书喂到狗肚子里之前,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腐败?

男主在去保释他朋友的时候说的话全部都是法律法规相关的,为什么在面试的时候说的话变成了诚实这种道德相关的。难道你要要求一个人仅凭道德就能成为好官吗?腐蚀一个官太简单太简单。“慎独”,是所有人追求的,可当一个人贪污腐败完全没有什么可惧怕时,道德又能管束住他几分呢?

我们思考了那么多年,想该如何跳出历史的周期律,我想,答案绝不会简简单单是道德二字。

2、第二个问题——影片里导演在掩饰什么?

我想恐怕很多人看完电影都受到激励,尤其是备考的人。

在某篇报道印度公务员考试很卷的文章里,结尾说:“少数成功案例仍激励数百万个印度家庭,马不停蹄送他们的孩子参加考试。”

其实正相反,大家应该警惕这种少数成功。

在影片里有一个很虚伪的片段,大意是讲,只要一个人获胜,整个群体就获胜。

我认为恰恰相反,如果只能有少数人的胜利,那就证明背后整个群体的失败。

你不管怎么动人地去说主角如何如何走向成功、怎样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都难以掩盖底层人民上升渠道狭窄的真相。

如果你能看到非常艰辛的少数成功的案例,那只是因为害怕民愤(历史周期律)而被迫留出来的狭窄的上升空间。不说别的,就在7月份的孟加拉,学生就因“公务员配额制度”发起了全国性暴力抗议,百余人死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断,实施宵禁,军队巡逻。

少数成功根本上掩盖的是就业的危机和阶级的剥削。“印度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各地有所不同,总体上北方比南方更爱考公,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南部经济较发达,能提供更多优质工作机会。”如果上升渠道和就业机会都很多的话,想必也不会出现崇拜、歌颂少数成功的情况。

影片里面试那段说要让大家受到教育,说到控制贫民选票问题,但是怎么不敢说的更深,其实是要通过受教育而完成阶级的跨越。

我觉得一部电影,对于这些事情,要么就完全不讲,要么讲了就讲深一些。

讽刺的是,据大家的评论科普,男主原型并不是低种姓,而是婆罗门。目前已经在孟买当警务处处长/警察局局长。所以,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那为什么没有人拍一个普通的警官,而是拍的这位。当任期间拍这种影片,并且还配合做很多宣传名声大噪,是否会涉及到为下一步仕途上的晋升造势呢?拍摄这部影片背后的资金又从哪里来?上映后作为原型又获益几何?这几个问题很尖锐,希望是我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