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伙伴动态讨论入手本剧,注意到片头的原著作者水合,更添几分兴趣~刷完整体观感,从视听角度说自然舒适,除了女主的牛角包造型巨显头塌以外,剧情向看就是个七拼八凑的缝合怪,感情线抉择上比原著多了转变的铺垫。
最逻辑不通前后矛盾的就是女主人设,幼年遭变失怙是剧创,粮仓吏家世感觉有点当不起介绍里的“家道中落”之说,其早慧的成长应该始于豪门为婢的见识,后院不宁妻妾纷争的教训让她想找个一心人是顺畅的,但和小伙伴如意哥哥分崩离析的被抛弃的回忆点剧情就问题大了。
罗疏被卖时年纪还太小,五娘肯养她是已经为人老珠黄培养筹码,结合原著看豪门参考西门家、五娘原型李瓶儿,那么对于乐坊贱籍的认知只会来源于仆役间的碎嘴秽语而非书礼教养,在五娘失宠被驱逐的时刻嚎啕大哭着求大娘、求哥哥(老爷的义子)留下自己这种背主行为,竟没有惹来五娘的忿恨磋磨?(无此剧情),还得其一笔丰厚遗产傍身,我只能说五娘真是心胸宽广绝世大好人。
原著求子案当晚是有其他受害者和家人在现场的,事后添了不少人命,是严正耿直的愣头青县令处事不周落人诟病的瑕疵,剧改赋予女主悲悯劝谏的高光。然在讼棍指导伪证案的破题点上,叫公子哥儿去勾搭盗匪之一的婆娘,刻意制造传谣条件,是顺应原著的画蛇添足,也是有悖改编的自相矛盾。
首先,对照求子案为妇人名节顾虑,这里显得是不是有了道德批判的看人下菜碟?其次,无头女尸案煽情烘托的谣言围剿毁人不倦,令主角们涉历感怀心有戚戚的样子,到这里完全翻篇可以毫无负担用作手段,事后用银子买心安,可真是长足进步。
相对来说变态秦熠的设定还合理一点,原著中他是娈宠上位、作为女主人脉资源来还个人情的飘逸过客,仅仅是种人各有志的对照,剧改肯定不敢占雷区的边儿,通过齐雁锦的口戳其痛处谓之“面首”,那就难怪其对幼女的偏好了,他对罗疏偏执的控制欲应该源自曾经确实想救但没能力救的心结,如果罗疏顺从安排会成就他“支棱”起来的圆满感,不从嘛他就要给她制造各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