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颇受好评的电影《失控玩家》中,一个名叫Guy的NPC(非玩家角色)觉醒了。他在游戏中遇到自己的梦中情人,为讨其芳心,从此不再甘愿做顺从的NPC,开始反抗游戏世界的规则。具有人工智能思维的NPC,开始提出“我们的命是命”,对游戏玩家的“想打就打”行为表示反抗,并以罢工作为手段。现实中盗取别人代码的资本家恶有恶报,遭到玩家的抵制。男女主角为觉醒的NPC建构了一个人工智能乌托邦,玩家和NPC在那里和谐相处。

这算是一个Happy ending吗?也许在编剧和导演眼里,这是一个对平权世界的构想,尤其是在借Guy的好朋友巴迪之口,大声喊出“我们的命也是命”的时候,这种意图十分明显。注:“我们的命也是命”口号,致敬BLM(Black lives Matter,翻译为“黑人的命是命”)。

但是,即使男女主建构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命也是命的赛博世界,这个世界又能维持多久呢?如我们所见,男女主角所建构的赛博世界依然是商业性质的游戏,尽管和“一语不合就打NPC”的游戏不同,这个游戏是充满爱与和谐的,但游戏依然由现实世界的玩家所供养,它自身并不存于生产和分配机制,而是依附于另一个群体而存在。如果说宣泄暴力的游戏中NPC的功能为挨打,那么这个新游戏中的NPC,则负责“被观看”,两种功能,为玩家提供的都是情绪服务,说到底,NPC的从属地位并未改变。因此,它宣称的所有自由,依然是不彻底的自由。

电影结局处的男女主角,爱着游戏中的人工智能角色,希望他们或她们幸福快乐,玩家们亦惊讶于NPC也有情感,愿意去探索这个新领域。但如果今后,玩家们失去了对这款游戏的好奇心,男女主角亦改变了“为爱建设游戏”的初心,开始追求商业利益,如果玩家想要可以打NPC宣泄的游戏,他们会转变吗?

一些玩家之所以喜欢在游戏世界中殴打NPC,并非因为NPC不会痛,而是因为这样做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在现实中,殴打他人、破坏公共设施都要负法律责任,要负法律责任。而游戏,为这种欲望提供了合法出口。为什么人会有破坏的欲望呢?原因,或许与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差有关,不敢面怼自己刁钻的上司或者奇葩同事,甚至家里的丈母娘,只好在游戏中寻找补充。打NPC,而不是打现实中的沙袋,原因正是NPC更像人,如果NPC会痛,可能会给爱好殴打的玩家提供更大的乐趣。不可否认,还有一些游戏不是这样的,它具有温馨风格,游戏中的玩家和NPC是彼此相爱的,同样满足另一些玩家的心里需要。但对于“人工智能命也是命”的支持者来说,仅仅摊开伤口表示自己厌倦了被玩家打,是不够的,因为只要现实中没有一条法律规定禁止在游戏中殴打NPC,没有人因为在游戏中打了具有痛觉的NPC而付出代价,那么只要有玩家想打,总会有游戏商提供可以打的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