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展现了最典型的肆意张扬的日式青春。从整体架构上看,影片呈现出了独特的创作特点。这样一个短片足足分出了九个章节,以片段式甚至碎片化的笔触,着力描绘四个少女的日常生活,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在平淡无聊的现实世界中放纵地寻找乐趣,在夸张的、高分贝的玩乐中消耗人生,以掩盖个体精神世界的空虚。小镇街道、大头贴、卡拉OK、运动会,都是日影中常见的“中学生”意象,影片“大杂烩”般地将它们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叙事上天然的细碎与喧闹。影片在技法上充满了实验性影像的色彩,各种主观视角的使用、大胆的运镜、近乎疯狂的剪辑,以及“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直接对话的旁白。观影过程中想到了很多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影,感觉到它们中间存在着某种共性:即使彼此处于不同代际、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但都涌动着一种相通又不相同的落寞与迷茫。想到1960年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战后自暴自弃的一代青年的纵欲与反叛更加激烈、更加直白、更加颓丧、更加“震碎三观”;想到1998年庵野秀明的《爱与时尚》,泡沫经济与世纪之交叠加出一份畸形的压抑,催生出了物欲横流的、异化甚至变态的青春。即使是主打青春活力、平淡圆满的山下敦弘,也总能在他镜头下的人物背后看到困于一隅的无聊与渴望改变的动机。再回到这部短片,四个小镇女孩“拯救金鱼”的行动,事实上寄托着她们对于冲出狭窄生活的渴望,对于精神的充盈与自由的向往。然而,个体“离经叛道”的改变多数时候是无用的。就像影片的结局:放走了金鱼,放纵了自己,“我们总是想要一个结局,结局又很黑暗;结局是我们没看到金鱼。结局是明天这将成为案件。结局是被抓住被骂被停课了。结局是海的表现很完美,马上从深夜档节目消失了。结局是我妈出轨了,但没离婚也没吵架,就那样维持着。结局是我没有向老师表白。结局是夏天结束了。结局是考试马马虎虎。结局是我进了一所普通学校。结局是我们逃不出这个小镇吧。结局是什么也没改变。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也没有。……结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