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的嘈杂到循序渐进的沉重,配乐的使用和镜头的切转都是一绝的。
初中学生的恶意像是藏在骨子里的恶,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厉害,扬言自己可以成为比露娜希更厉害的人,区別就在於自己可以亲手做出毁害別人心灵防线的那个杀人凶器。
家庭的缘故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吧,纵容,溺爱,分不清正向还是反向的鼓励,都会成为诱导犯罪的源头。
选作所谓实验品的缘由,正义凛然不分黑白的惩罚手段,归根结底是他们所认为的未满14岁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底气。
一个成年人被冤枉,是会被社会谴责到无路可退的地步,而冤枉他的未成年人却只需要在少管所写写作文,又可以重新出来。
甚至害死一家人的那个十三岁女孩,犯下了世人所认为的滔天大错,却会被同龄人追捧成为偶像。他们的底气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那些分不清善於恶的未成年人,在心智不完全成熟的时候,会被没有管控好的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內容而影响到三观的构建,这又是谁的错呢?
嘲讽的是新学期开始后,明明没有分班但大家都假扮成了傻瓜,忽略著被保护而又接受惩罚的凶手,忽略著摊在面前的真相,甚至是班上后面书架上的书,还是樱宫正义的。
无知的,不知道真相的新老师,就像是不知道恶意有多可恶的未成年人。逃避承认的成年人,选比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小孩要可怕,他们分得清是非,但迎著恶意向前。
你说那些惩罚著杀人凶手,校园暴力的同学们有错吗?两个人,一个选择了在学校承受舆论压力和校园暴力,一个却被不知道真相的老师,一次次家访而在心病裏越陷越深。
曾经和她聊过一个问题,説社会舆论压力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好的事情,总是会导致很多负面新闻的出现。可舆论压力只有坏的吗?不全是。我是这样和她说的,当我们想要保护小动物不受到伤害时,社会的舆论压力会推动这个事件进入到上层决策圈的视野,因为那些重大的杀人放火的罪案立法,是习以为常他们一直在推进的,但却又是像我们这样的底层普通人民所比较少关注的。对我而言,与其让我关注什么大型刑事案件立法,倒不如现实些,明明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是我的猫猫,那是我无法控制自然会想要关注的事情。而若没有舆论压力这样的推动,何时才能等来动物立法这样的事情呢?
其实就想说明,都是有多面性的,像是每个词语都会反义词和近义词,像是一部影视作品如果人物角色构建的不够丰满没有很多面,反而会被骂
那些所谓现在舆论顶端的人,是认为自己与所有的罪恶和错误都无关,指责別人的人和全班一起画下的“杀人凶手去死”。那些畸形的阴暗的想法,像是潮湿逼仄的角落,滋养著霉菌和苔蘚。可恨意和错误是必然的吗?
有的是会成倍增加的,像病毒一样的,湖水里投入石头一般,蔓延开的。
可生命是什么呢,不知真相和被隱瞒犯下的错又是什么呢,分得清什么是对的吗?
放弃和牺牲是有必要的吗?如果最开始下定决心了的,又反悔了,要怎么办呢?能够承受那样的后果吗,做出那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