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结局的抵触其实不是因为剧情本身的狗血,而是一种教育体制下的思维抵触,不过是一个俄狄浦斯式的结局。

抛开结局,故事中的画面和对战争的侧面描写更能体现出主旨,如果是一定要体现伟大的母亲,要让她三缄其口自己将真相带入坟墓,那她又让孩子看到了什么呢,除了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应该知道更多的,他们需要选择是否知道现实的权利,这是另一种母亲,就像之前说的,母亲也不是只有一种。

相反,我很喜欢影片中对于母亲的塑造,坚韧,有力量,有自己的选择,是改变历史的中心人物,也是用于对抗现实的主人公,影片没有花过多笔墨在描绘其中女主是如何被惨遭折磨的具象化,而更多着墨在她如何靠着狱中唱歌深入所有人心,不可置否,这也是一种伟大的女性形象而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她追求爱情,聪明果敢,勇敢救人,也为了自己心中的恨与爱作出牺牲。她已经很完美了,可是观者还要求她为孩子无私奉献,要让她独自吞下一切离开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对母亲好残忍啊,她们也是人啊。

当然,女主的形象归根到底在诉说战争带来的一切,它让一切因爱而生的美好全部变成憎恨,最后变成怨悔,惋惜,和诧异。但说到底最后还是让女主承担了一切,她原谅,放下,选择将真相展开在所有人面前,看,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俄狄浦斯悲剧,而它本来应该是充满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