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曾了解欧洲对于宗教和神学方面的讨论,你就没有办法完全的理解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涵,你甚至会用惊悚推理悬疑的类型来给他做归类,实际上他所要探讨的是关于存在以及上帝之间的一种对抗。
《威尼斯惊魂夜》在场景和人物设置上有太多的宗教隐喻,并且借助这些隐喻,表达了主创团队对当时,也就是二战后的欧洲世界,对于宗教的态度以及想法的讨论。
我们在影片中能够看到:孤儿院、教堂钟声、饥荒、修女、万圣节前夜、降神会等等元素, 这些元素共同阐述了一个主题,如何看待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一个哲学命题从中世纪经验哲学开始,到阿奎纳对上帝的五路认证,再到近现代的哲学,斯宾诺莎康德等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到了二战结束之后,欧洲,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对于上帝的论述,达到了一个小高峰,那就是如果上帝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的伤亡以及残酷的战争?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孤儿存在,并且我们能够看到孤儿是如何被不公平的对待,最终导致死亡。同时,我们又能够看到有很多角色曾经走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有的人经历了人间地狱,有的人留下了后遗症。
波洛和杨紫琼所扮演的角色有过一个讨论,上帝不可能存在,因为如果上帝存在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的不完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影片结束之后才揭晓,波洛给出的回答是,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但是我唯一能做的是保持我自身的意志,坦诚的面对我自己这一个主体。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斯宾诺莎的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人们所广泛的讨论。
德勒兹曾这样描述斯宾诺莎的上帝证明:“《伦理学》的基本论点之一在于否认上帝具有任何权力(potestas),类似于暴君甚至开明君主的权力……。上帝没有权力,而只有等同于其本质的力量(potentia)。通过这种力量,上帝是跟随其本质的一切事物的原因,也是自身的原因,即自己存在的原因,就存在被包含在本质中而言。”
一方面人们对于上帝存在与否的这个话题确实陷入了一种论证困境当中,而斯宾诺莎的哲学恰好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出口,上帝存在并不代表一种权利,而代表一种力量,上帝就是这个世界本身,他并不会去干预这个世界。这种解释就为人类存在以及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这个世界,留出了一定的哲学上的、神学上的解释空间。就像在影片当中,波洛既没有办法完全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他会看到灵魂,他会听到各种奇怪的声音?也没有办法证明何者为真。
影片当中所包含的另一条支线其实探讨了在神学当中非常经典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话题。
我们能够看到母亲对于女儿的控制,也能够看到儿子对于父亲的控制。在母女关系当中,女儿展现出了看到灵魂的一面。在父子关系当中,儿子展现出了看到灵魂的一面。这实际上代表了三位一体关系的失衡,如果你明白这一点,就能够比较早的看出影片的结局,以及整体剧情的走向,控制女儿的母亲是最终的凶手,而控制父亲的儿子也成为了凶手的一员。母亲失去了女儿,儿子也失去了父亲。
从宗教含义来讲,父子关系这条线为影片留下了哲学探讨上的一个出口,能够看到灵魂的儿子,失去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后,迎来了曾为修女的养母,最终与坚持无神论的波洛告别。二战后,神学重新回到了三位一体的平衡,用新的方式重新论证了上帝存在。而科学与逻辑也得到了自己的答案,科学与逻辑从神学中发芽,被神学引导,最终走向自己求解,相信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