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
越是带着期盼去看就越是煎熬。
别的导演让观众看到他们想看的,而哈内克只给你看你不想看的,二者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先给你一点希望,再亲手扼杀掉它,角色与观众共享一份痛苦,但这种痛苦比《危情十日》更甚,反杀后倒带那里更是凸显导演的险恶,仿佛在嘲笑观众那无谓的期盼。
导演通过影像向观众施暴,而观看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观众似乎更愿意同情受害者,但影片视点却始终站在施暴者,这种错位使得同情与仇恨的心情都在观看虐杀画面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感给冲淡了。比如第一声枪响时的长镜头,我竟焦躁地想要知道是谁死了,我有罪!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百分百体会到他人的痛苦,因此总会下意识地站在施暴者的角度去观看,这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共情他人的痛苦,我们必须承认观看虐杀行为多多少少都会带来快感。
不得不佩服哈内克的恶趣味。如果遥控器在我手上,我也不一定会关掉电视,因为我给了五星,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趣,我有罪!
《趣味游戏》观影随想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8.7/10】夏洛特威尔斯天才般的长片处女作,以极其明媚的色调讲述了一个关于距离的故事,其气质既溢满了空气般的轻盈灵动,又回荡着海洋似的深沉哀伤。导演擅长埋下一些微小得不易察觉的不安情愫,但又没有戏剧化地任其积累发展,而是以极其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