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完了《莲花楼》,没想到在后金庸时期,武侠式微的年代,能出现这么一部爆款武侠探案剧,实属难得,上一次看的现象级的古偶剧还是《琅琊榜》,梅长苏化身杰克苏,算无遗策智商碾压一切反派,即是正剧,也是爽剧。不过中国出好剧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希望以后的国产剧都能按照这个水准制作,才能对得起观众。

《莲花楼》剧情连贯,灌水的部分少,没什么可以快进跳过的地方,每个案子都环环相扣,要相信好的故事情节永远可以打动观众,一部好剧不是靠大牌明星多就能叠Buff的,望周知,这是其一;人物塑造鲜明,李莲花从高处跌落,换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一个沉稳有趣的老狐狸,笛飞声倾心武学,沉默寡言,也不似一代枭雄,失忆后更是成为搞笑担当,方小宝至善至纯,为朋友两肋插刀,从小白一路成长,最后也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之旅,三人成行,行走江湖有趣有险,令人莞尔也沉醉,其余配角也有自己的故事和人格特点,没有沦为工具人,这是其二;不靠武力、财富、权势和阶级去压倒对方,而是靠智慧和情义去书写正确的价值观,主角们可以放下执念,但在大是大非前也要血债血偿,可以风光霁月也有爱恨鲜明,这是其三。

...

但如果这只是一部单纯的古偶剧,还是简单地去讲述江湖儿女情仇,倒也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毕竟这类型的故事已被金古温梁写尽。但此剧不仅讲了少年探案与江湖热血,更主要的是描述了朋友情义和自我释怀,杀鸡就要用牛刀,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皆落于一点,可以看出剧组拍摄之时,的确是从心髓入微处用力,借古偶探案之名,讲述的却是自我历练的脱胎换骨,自然笃实光辉。

此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角李相夷的个人经历。他本是天下第一,恃才傲物,轻狂意气江湖行,潇洒仗剑三千里,功名剑下取,佳人侧身伴。可在比武时却身中剧毒,时日无多,知道自己五感可能尽失后,他却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当起了一个悬壶济世的江湖郎中,给自己取名李莲花。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他终于蹲下身来,去看看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掌门令牌也不过碎银几两,少师吻颈也无法切菜做饭,他自己终于也融入尘世的烟火气。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少年江湖已成过去,大隐隐于市不过如此。

...

他再次被迫回来时,原谅了要嫁人的未婚妻,原谅了背叛过他的朋友,原谅了曾经生死相搏的对手,也丝毫不在意江湖中人对他的恶意诽谤和中伤,因为他知道李相夷已经死了,以前种种都不重要了,探案烧菜享受不入江湖的生活才是他的最爱。

原来人真的可以在某个瞬间,一把火烧干心中所有的执念,一切就都这样吧。

这也让我想起了《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他又何尝不是从地狱中归来。遭受冤屈,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士们一一战死,同样也是身中奇毒,音容样貌不在,寿命受损,失去了一切,从高处跌落的太急太快,然后要一步步从地狱中爬出来,这是何等艰辛和痛苦。《琅琊榜》这部剧虽然在权谋处表现的幼稚, 梅长苏一身挂,但其想表达的价值观却是简单且清晰的,辅佐明君上台,保国家海晏河清,虽然厚黑,权术,狡诈和奸佞也许可以胜一时,但最后依然败于正义与情义。

他们两个都站在最高处,但他们跌落了,心理未尝没有遗憾。

李相夷的遗憾是什么?是少师剑断,是五感尽失;身死名灭人难回,意气剑仙终低眉。

梅长苏的遗憾是什么?是赤焰军灭,是天不予寿;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其实这世道其实一直没有变,就如同《琅琊榜》书中最后一段说的 “不,不是起风了,而是在这宫墙之内风从来就没停过。”

李莲花无论生死,江湖还是纷争依旧;梅长苏血债血偿,朝堂依然明争暗斗。

可是他们从地狱归来时,抛弃了自己原有的身份后,百转千回之际,却依然没忘情义两字。

于私,李相夷那一句“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说的是好好生活,放下执念,成全自己;于公,梅长苏那一句“天下,终归是天下人的天下”这句台词就是古代版的马列主义。

很多执念可以放下,很多错误可以被原谅。但在大是大非前却也不能糊涂,李相夷和梅长苏更招人喜欢的原因也在于没有泛滥的”圣母心“,这也是为什么李相夷身负重伤要力斩单孤刀,梅长苏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让昏君认错。从地狱归来的他们,重塑了自己,但作恶的人不该也不能被放过。

由逆境中崛起,从地狱里归来;为何要放下执念,我想起了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可能为的就是成全自己,让自己不被过去所拖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李莲花泛舟之时,是不是也会感叹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那些名利都不重要了。

最后看到从神到人的他站在海边时,我突然明白了“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含义,再回首,那些曾经认为再也走不出去的淤泥,如今看也只是风轻云淡罢了。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