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头的一幕我翻来覆去看了多遍才看明白,不知道有没有同样经历的观众……不是说拍的不好,是拍的太好了,两人的“契合”从此处开始贯穿全篇。

...

看完整部影片,可能部分观众并没有看明白如此契合的麦和娟为什么还会分手,下面我就来帮大家理顺影片中的一些细节,解释麦和娟分手的最重要原因。

其实影片本身传达的内容很清晰,已经把他们之间分手的大部分原因排除了。他们有相似的爱好,或者说阅读品味和鉴赏能力,

...

他们互相欣赏,

...

互相鼓励,

...

生活中遇到一些冲突也能互相体谅、尊重、和解,同时也没有家庭矛盾。

...

看似无懈可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娟逐渐发现了麦和她深层次不同:他们之间的底层价值观或者说底层思维模式是天差地别的。

娟的思维其实是更偏向于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表现于她热爱精神生活的一面和对功利的厌恶。比如:娟的父母要来家里看他们时娟提醒麦要小心他们的说辞;

...

工作稳定之后仍然会花时间去娱乐、阅读和思考;

...

关心他们之前常去的面包店;

...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而麦的思维则更偏向于以工具理性为导向,表现于他后期认为自己就是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赚钱,去让这个家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一切不能通过利用来达到自己物质目的东西他都抛弃了。比如:娟的母亲谈到泡澡,他表现出的是一种内心的赞同,而不是在敷衍她说确实;

...

工作稳定后,他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在工作;

...

不关心他们之前常去的面包店,告诉娟一种高效的做法;

...

工作很累,他觉得就应该如此,不能小看生活。

...

当然,我上面提到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崇尚哪个,这两种理性与生活在社会的运转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好谁坏;没有谁轻谁重,也没有谁优谁劣。

纵观全片,娟的底层价值观是没有动摇的,不论是恋爱前还是恋爱后,工作前还是工作后。而麦的底层价值观看似是因为他工作后被社会一张无形的布所改变了,但我认为并不是。麦在工作之前是以画画和父亲资助的五万日元生活费生活的,可以说此时的画画就是一种精神生活,而麦此时的精神生活就是在工作赚钱养活两个人,所以说此时的麦只是没有让娟看到他深层次的一面而已。

...

随着麦找到正式工作之后,两人关系的转折点来了,一次对话中麦对娟说“我和你的生活习惯不合”,娟的诧异非常明显。这里的“生活习惯”我认为指的不是行为习惯,而就是物质与精神。

...

可以说现实的工作确实改变了麦的外在表现,麦由之前表现的崇尚精神生活变成了崇尚物质生活,但我认为麦的底层价值观一直都是这样的,只是现实的工作让娟看到了麦此前表现不明显的底层价值观而已,所以我个人更偏向于认为是现实加速了结果,而不是现实改变了结果。

...

可能有人要说了,工作本来就很辛苦,赚钱哪有那么容易?是的,工作很辛苦,赚钱很不容易,娟在冰淇淋店打工和牙科医院的工作一样不轻松,但影片中丝毫没有体现她的物质。娟不物质的一面这个细节可以证明,在男主稿费减少,麦的父亲宣布不资助他五万日元生活费后,他们将咖啡换成了便利店的咖啡,娟没有任何怨言;

...

还有同事说她每次都不参加集体活动,说明她认为参加那种社交活动是在浪费时间。

...

可能还有人要说当今社会男女分工不同,男性还是要在职场上承担更多责任,付出更多努力才行。说的没错,但我想说只要你是更偏向于娟的底层价值观和底层思维模式的人,一定是能抽出时间来的。

影片后期两人分手后还在那间房子里共同生活了三个月,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喝珍珠奶茶,过的很开心,就像刚恋爱时一样,难道麦那段时间就不需要工作吗?显然并不是。所以归根结底,麦和娟底层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才是他们分手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之间深层次的矛盾。

那么,他们之间的底层价值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异?我分析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环境差异,虽然影片中没有展示麦的家庭环境,但从他父亲的言语中是能感觉到的,娟的家庭环境与麦的家庭环境是多维度的巨大差异,而一个人底层价值观的生成受遗传、幼少时期家庭环境、受到的教育、当地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不过影片的主题我认为更偏向于表达麦进入社会后被日本社会这个大熔炉所改变了,进而改变了麦与娟恋爱结果的意思。体现于麦口中多次提到的“生活”与这两个情节:

...
“生活就是责任”很可能来自于娟母亲的影响

...
情节二:影片中多次提到石头剪刀布,布能赢石头

但我觉得按照工具理性为导向,麦如此拼命工作应该不只是为了基本的生活而已,应该还要有一种欲望的驱动力,影片中基本上没有体现这一点。不过也有可能是我根本不了解日本社会,当前日本社会中的男性连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都需要这么抛弃一切拼命工作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全当我上面的分析是过度解读吧。

此外,影片中还有两个细节有必要讲一下,第一个是娟在分手后问麦出轨的问题,

...

我觉得娟在这里提到“出轨”一方面是怀疑麦,怀疑的理由有二,一是三个月没有性生活,

...

二是他因为工作有些晚上没回家;

...

另一方面可能是寻找一种内心的平衡吧,因为她确实喜欢那个社长朋友,可以说精神上有些许出轨,至于肉体有没有出轨影片中没有更多铺垫,无法判断,至于这一幕我觉得在临界点上吧。

...

其实一个人对异性的好感不可避免,在已有稳定伴侣的情况下如何与该异性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才是重点。当然,这还很考验另一半的综合素质,在这里不展开谈了。

第二个是娟看向麦置物架的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我当时看了好多遍都没看明白有啥信息,

...

直到我把这个镜头和置物架前期的镜头做对比后,把置物架上那几本书的书名翻译出来才明白,

...
置物架前期的镜头

这些也都是比较功利的书籍,与片中其它细节相呼应。

...
置物架上后期的图书

应该也有观众当时没看明白吧,可能还有些信息我没有发现,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契合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一个人也许很容易找到表面上契合的人,但其实越深入就会越发现,两个人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数量也许是无限趋近于相同的。在双向奔赴的两个人中,由于恋爱buff的作用,短时间内一个人会更关注与对方的相同点,将对方的闪光点放大,而不同点和冲突点则会被忽略。当恋爱的buff消失,双方的不同点和冲突点将重新回到各自视野,此时的两人才恍然大悟,噢原来对方也没有那么完美嘛。

关系走到这一步,如果两人还能接受与对方的不同点和冲突点,双方底层价值观还能互相交融,那还是很有可能走到最后的,当然,这是没有考虑双方家庭成员对两个人的影响的情况。即使不能接受,也许有些人会选择妥协,但对于娟这种类型的人来说,妥协是不可能的。当然两人也可以选择和平分手,互相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就像影片中的麦和娟一样。

...

所以即使两个人不能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只要能在过程中给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这就足够了。这部影片在我看来,是堪称恋爱教科书级别的,很感动。

...

影片最后由麦看到谷歌街景地图上定格的热恋期的他们为结束,娟手上的鲜花永远定格在了这里,即使恋爱的花束早已凋谢,但它曾经无比绚烂的绽放过。

...

最后祝看完这篇影评的观众都能找到值得相伴余生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