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我第一次听说《阿基拉》后,这三个字便一直深深地埋在我心中,谁叫作者起了个好名字,可以同时让东西方的人都牢牢记住(Akira)。

遗憾的是看完后挺失望,远够不着其口碑:

·内核看似想表达很多但每个方面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多组人物关系间转折生硬且突兀;

·画风也有槽点,画面细节比较失控,人物审美一言难尽……

因为电影故事在一团混乱中结束,于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网络上的大儒们为了给电影“找场子”,各种牛鬼蛇神的解读都出来了,什么力量超过自身能力失控,什么暗喻核能。你们也太xx能扯了,有没有搞错,人家作者根本就没这意思!

尝试通过这个电影作各种解读去吹捧他,方向一开始就错了,因为作者大友克洋根本就不是特别重视剧情的人。大友克洋的出名完全是其在画面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日式赛博朋克写实现代混乱风(我瞎概括的)。

为什么《阿基拉》名留青史,看看他所在的年代,1988。在这之后我们所熟知的各种日本动画还至少要等上10年才问世。在此之前动画要么是给儿童看的,要么是仿造美式风格没有日本文化的感觉。所以《阿基拉》的自成一派宛如开幕的核爆,在钞能力的助攻下带领日本动画业冲向全世界。

所以《阿基拉》好看吗,我觉得一般,毕竟他是一个先驱,在各方面还很不成熟。但这个先驱某种意义上拉开了未来二十年动画的黄金时代帷幕,让先锋艺术走向普罗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