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的最后,朴斗满已不再是一名警察。他再次来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恰巧一位路过的小女孩不久前看到过凶手也同样来过这个地方。


“他长什么样?”朴斗满迫切且充满期待地问道。


“就是……就是……就是很普通的样子。”小女孩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才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答案。


是啊,多么令人绝望的一个答案啊,他长的很普通,在他完成犯罪过程后走入人群中后,人们便再也找不到他了。


最后一个镜头,朴斗满双眼布满血丝,眼中噙着泪水,就这么一直盯着镜头,也通过屏幕盯着每一个与他对视的人。似乎是在询问,也好像是在寻找。我想,他大概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那个依旧逍遥法外的人内心产生那么一点愧疚吧。此外,眼中的那点祈求,大概是希望凶手能因为内疚去自首吧。或者他干脆就是在求着他去自首。不过,鉴于导演是奉俊昊,我想,他的用意绝不仅仅止于此,他更想通过朴斗满的双眼开询问每一个犯了错后躲藏起来的普通人到底内疚不内疚。


长时间以来,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我常认为罪恶的人或物就该有其鲜明的形象,就应该让人从人群中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就应该时刻都能让人感到恐慌。但奉俊昊给了我另外一个答案,那就是很多恶人在不做坏事的时候,就完全是一个普通人的样子。


影片拍摄于2003年,15起连环杀人案发生于1986年到1991年之间。时隔33年后的2019年,终于浮出水面的李春才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当年是有被警察调查过的。可是他太普通了,太不起眼了,太不引人注意了,这些特点太能帮助他伪装了。于是,他不经意间就骗过了所有人。


影片中有很多杜撰的成分,譬如凶杀案必在下雨的夜晚,死者必然穿的是红色的衣服,还有那晚的的电台播放的必然是《伤心情书》。导演添加这些元素自然是为了强化影片的商业性,若只是还原案件本身的话,那必定是一部卖不上座的文艺片。


可奉俊昊在影片中加了那么多元素,唯独在凶手本身上却没有做任何的添加。甚至于片中的三位嫌疑人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傻子刘志浩、采石工人、小镇青年,都是那种往人群中一丢就谁也不会记住的人,这大概也是为了给当年的那两万多名嫌疑人做一个简略的缩影吧。


近年来破获的一起起案件让我们注意到了以前从来不会注意的一群人。从“孙小果案”,到“操场埋尸案”,甚至再到“高考顶替事件”等等。如果不是这些案件的告破,那些主犯、从犯身边的人怎能想到自己身边竟一直潜藏着如此的罪恶。细细想时,竟不寒而栗,是啊,放在平时,他们实在是太普通了。


而对于此,我又不得不再次思考,我们的身边是否依旧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罪恶?而我们又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