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让我久违的体会到了导演对每一帧画面的珍惜,对观众每一分一秒时间的尊重,是值得挖掘品味的艺术品。

一、不止于隐喻发掘的惊喜

看了很多细节控的影评,很感谢他们揭示一个个隐喻,进一步丰富了影片的表达,让我这个感受派的观影者又获得了一层新的观影体验,对美妙体验的回味延续,似乎看了一场3个多小时的电影。但抛开这些,我本人在2个小时的实际观影过程中还是感受到了持续不断的精神震撼。下面只谈谈我最直观的感受与震撼。

二、独特的冲突感

引人入胜的故事都会充满冲突和意外,牵动人心不知会如何走向,过程和结果超出预期充满意外。很多有趣的电影得益于情节的意外,而这部电影的情节可以说“很单向”,从片名和剧情简介就能预计剧情走向,而剧情也的确按照预期走完。但观影中的投入和畅快得益于人物和所处情境分离的冲突与意外。

开场的葬礼戏,黄毛张扬的讨价还价和葬礼肃穆压抑的格格不入,陈桂林淡定松弛感与场内黑帮的剑拔弩张和外场警察的伺机而动形成鲜明对立,牢牢抓住了我,让我想搞清楚这场表面上的葬礼戏到底想演什么。

果真不负期待,接下来陈桂林一场深入腹地的荆轲刺秦,演绎得像是一场模特走秀,酷炫又从容。出门后马上变脸对警察兴奋挑衅,肉博时又变得机器般的没有感情,立刻树立起了人物迷宫般的性格。

这些处理的精巧在于:不会让人感到任何表演上的虚假不可信,你会毫不怀疑每个人的在所处情景下都是真实自然的流露,这些流露被导演恰到好处的捕捉。而这些人物反应和所处情景的真实冲突,让人忍不住想探索“为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这样的人之后又会在这个世界如何生存?

他去警察局自首本来应该严肃沉重,却变得尴尬和无所适从。他看到通缉令的眼神变化,又瞬间把他从啼笑皆非的外部世界拉回他自己的独特世界。他与外部再次形成冲突。

他躺在香港仔刀下接受“剃须威胁”时,面部毫无波澜甚至因猎物送上门来忍不住想笑与手中的冷静枪击准备形成冲击。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很多,比如:在洁白厅堂入教剃度时要撕碎自己般痛改前非的吼叫,在邪教群体处决倒数时一副游戏要开始的兴奋调皮。人物和情景的冲突和意外贯穿全局,让我的内心不断受到从未体验的冲击,深陷真实世界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斗争与纠缠,连自己的三观也跟着摇摆。

三、致命的冲击力

观影后有太多与情节对立的震撼表情刻印在我的脑子里,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故事,让我这个写影评不爱加图片的人忍不住截图分享:

逃跑时的极致狂狷

...

然后瞬间变成劫后余生的后怕和凶狠

...

警察突然打断剃须暗杀后的空虚

...

在享用免费斋饭时专注于执念

...

剃度时的幡然悔悟

...

入教后的重生婴儿般的纯真

...

处决前的戏谑倒数

...
...

处决时的冷静认真

...

被捕时的狂喜

...

四、黑色讽刺的救赎

在观影中我一直在思考外界与陈桂林格格不入的冲突裂缝如何弥合,陈桂林内心到底有没有得到救赎?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才是艺术的魅力。

我个人的感受是:他在禅修院听进了大师说的摒弃“贪嗔痴”,被再造成了新的人。从他剃度洗礼时的赎罪痛苦和递给小胖斋食时从未预料的可爱表情,我感到他被邪教作为光鲜外衣的信念救赎了,注意,不是被邪教组织救赎了。

...

在发现邪教真面目后,他对教徒的憎恶与杀戮不是因为被教义骗了,而是感到这真理般的歌词从他们口里唱出是对这种信仰教义的玷污。更像是邪教递给他一把“信仰”的刀,他用这把刀把邪教反杀了。

他被“假”信仰“真”洗脑,就像他接受黑道医生的癌症谎言走上杀“二害”的道路,是被“假”劝诫“真”救赎。整部电影阴差阳错,充满黑色讽刺。

这也就能解释,他在第一次杀戮后的失落和第二次杀戮后的欣喜的巨大状态差别。

(一杀后在海边的迷茫和落寞表情)

...

(二杀后杀人在船上发自内心的欣喜)

...

如果用隐喻解读,也可以解读为第一次杀戮后他坐在在海边没有渡海,他和小美还在被内心所困,第二次杀戮前后均乘船渡海,用渡海隐喻渡己的道路。

这里我又引申到一个通俗的道理:渡人渡己,渡己才能渡人,渡人才能渡己,给予的意义感大于占有的意义感。

第一次杀戮后,被救的小美并没有表示感激,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自己陷入迷茫。陈桂林的杀戮除了为自己死前留名,似乎没有意义,没有渡人,也没有渡己。

第二次杀戮前,陈桂林通过教义洗心革面,接着又不顾一切想要救出小胖和妈妈,最后解救了一部分信徒,又通过消灭邪教救了更多潜在的受害者。他先在观念上渡了自己,又通过行动渡了人,渡人的意义又再次渡了自己。

好的电影是时间浓缩的艺术!2个小时看尽了一生一世、众生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