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苍颜的Obi-Wan Kenobi迎着塔图因的双日同辉驶向未知的远方,施施而行的坐骑在茫无涯际的荒漠中刻下即将泯灭的蹄印,承载着全球无数星球大战狂热爱好者的希望与期待的《欧比旺》也就此落下帷幕。作为迪士尼出品的第三部星战真人剧,其有目共睹的剧集质量(截至本文写作前,本剧豆瓣评价7.0分,IMDb 7.2分,Metacritic媒体/观众评价75/6.9分)使得好不容易由《曼达洛人》勉强扳回的IP名声再次受到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观众的质疑:《欧比旺》的失败究竟是Darth Disney的故技重施,是剧集主创团队的创作失误/懈怠,抑或是作为领御美利坚数十载的经典IP早已失去可供继续创作的灵感源泉?

首先请允许我大胆发言:《欧比旺》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前传三部曲中绝地双煞——伊万·麦克格雷格与海登·克里斯滕森的回归无疑是最大看点——的再度聚首以及在宣发阶段一直无法绕开的“回归”主题无疑给众多观众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无论是相比于先前饱受赞誉的星战开山之作《曼达洛人》,抑或是总体差强人意的漫威真人剧,《欧比旺》一开始就要面临两大难题:中心角色的复杂画像以及世界构建的杂乱无章。《曼达洛人》的空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主角作为“一张白纸”的角色定位——正因为没有负担,主创才能有机会放飞自我地去拓展角色的深度与广度;而一旦创作方向与原先的角色“设定”相冲突,尤其是当新的创作思路反而“糟蹋”了角色的话,毁设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也就必然会遭受粉丝们的口诛笔伐,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波巴·费特之书》中将主角从正传中人狠话不多的冷血杀手重塑成仗义执言的塔图因五星市长这一饱受争议的改动。此外,不同于漫威分阶段分方向的电影宇宙搭建,自从在卢卡斯手中收购星战IP后的迪士尼似乎一直没能成功将漫威模式移植到星战产品开发中,最直接地导致后传三部曲以其混乱不堪的剧情逻辑、拆东墙补西墙的线索传递以及前后矛盾的角色刻画成为贻笑大方的屑作。因此,当镜头转向Obi-Wan Kenobi——这位堪比尤达与温杜的绝地宗师(Obi-Wan is a great mentor, as wise as Master Yoda and as powerful as Master Windu. – Anakin Skywalker)、克隆人战争期间的英雄统领、以及贯穿天行者史诗始终的灵魂人物——时,先前提到的创作难题也一定会在剧中呈现,而且很遗憾的是,这些难题非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或巧妙规避,反而是通过拙劣的剧情设计使之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因Princess Leia与Third Sister的刻画不当所导致的剧情失控尤为突出。

一、No Country for Old Man and Princess Leia

对于本剧以援救Leia作为剧情推进突破点的选择我其实并不意外。首先,在星战正史中,Luke在年迈的Obi-Wan向他展示光剑之前对一切有关原力与绝地武士的知识一无所知,如果贸然以Luke与Obi-Wan间的互动作为剧情中心的话,Luke势必会在这期间接触光剑、绝地、西斯、甚至达斯维达等概念,那可就不单单只是毁设定那么简单,而是动摇天行者史诗甚至整个星战历史的根基;其次,塔图因的荒漠旷野早已在先前《曼达洛人》与《波巴·费特之书》中得到充分呈现,如果再次在同一地点讲述故事的话,在新意上无疑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当剧本本身并不能有效提高整部剧观赏性的情况下,地点的变动便变得尤为重要;最后,带娃剧情早已在《曼达洛人》中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再加上Princess Leia长久以往的高人气,不难看出主创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有复刻财富密码的嫌疑。

但这样的选择就会带来新的问题。首先还是毁设定:在《星球大战:新希望》中,Princess Leia在R2D2上录制给Obi-Wan的信息如下:

General Kenobi. Years ago you served my father in the Clone Wars. Now he begs you to help him in his struggle against the Empire. … Help me, Obi-Wan Kenobi. You're my only hope.

如果Leia在童年时期确实与Obi-Wan有过广泛接触,那为何会在录制的消息中使用General Kenobi这样生疏的称呼?为何不提及两人以往的历史,反而要以她养父与他的关系来刻意疏离?这些设定冲突就算粉丝再怎么圆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再次就是Leia在剧中的具体表现。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主创有意想将她刻画成机智聪慧、富有主见、桀骜不驯的独立女性,但在剧中,无论是演员本身的演技问题(在80%的出场镜头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她都能精准把握死鱼脸)还是她与Obi-Wan的尴尬互动(EP2可能是除了EP4之外最让我下头的一集,看着Leia宛如精神分裂一般质问一些弱智问题的我也仿佛变得精神分裂了起来),甚至是围绕援救Leia而展开的各种智障桥段(包括但不限于:几位成年赏金猎人追不上一位十岁小女孩、Obi-Wan只用斗篷遮住Leia就能躲过帝国基地安保和几乎所有巡查人员、女间谍只用手扇/拍一下风暴兵的头盔就能让自己脱险等)都能看出主创在刻画Leia过程中的手足无措。

二、Third Sister = Kylo Ren + Second Sister

我对好莱坞种族多样化趋向持双手支持态度,但作为《欧比旺》中仅次于达斯维达的反派人物,主创对Third Sister的刻画之糟糕透顶真的不能不让我怀疑迪士尼就是奔着政治正确的目的去塑造这一角色,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的只是迪士尼一如既往的傲慢而不自知。

出场不到几幕,Third Sister的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各种生搬硬套的廉价气息:无能狂怒的火药桶性格直接照搬后传三部曲中的Kylo Ren,而黑人身份加上人物设定则几乎复制《星球大战 绝地:陨落的武士团》游戏中Second Sister的角色定位:由绝地学徒转为西斯仆从,再到最后实现自我救赎。但就算是自带缝合怪buff也好,如果能把人设立起来那也是一种成功。但从始至终,Third Sister的行为逻辑和命运安排都充满了各种硬伤:不惜以肆意残害平民为代价来博得上司肯定,只为了最后能手刃仇人?(Non-Jedi Lives Matter!)一部剧里被光剑捅了两次竟然还能安然无恙?(题外话:在《欧比旺》中光剑的能力可以说被削到体无完肤,以至于Obi-Wan都得击打好几次才能把一个风暴兵给打趴)。这些硬伤其实严格上并不是硬伤,如果主创有耐心花几分钟去深化,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不好意思!我们只有六集!我们的重心永远是Obi-Wan!但一部好的星战作品的内核就在于要塑造好主角与反派间的对弈,在达斯维达在大多数场合下只是一种在帝国帷幕之后的幽灵形象时,Third Sister的反派刻画便显得尤为重要。但如果说达斯维达的可恨之处在于他的人物复杂性,那么Third Sister则更像是对这一逻辑的拙劣模仿,以至于出场不多的Grand Inquisitor都要比她更立体、更像“反派”。

本来还想再深入吐槽一下Obi-Wan这一角色在本剧中的人设崩塌,但后来我意识到:从未有人设崩塌一说,因为《欧比旺》中的Obi-Wan早已不再是星战迷们耳熟能详的绝地大师Obi-Wan Kenobi,而仅仅是迪士尼重新建构的Obi-Wan——他毫无主见、粗心大意、唯唯诺诺,往日的绝地余晖早已在他身上褪去,战后创伤的角色概念也在繁杂纷乱的娱乐化文本中自我消解。可以说,《欧比旺》之所以还能维持7.0的及格分数,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伊万·麦克格雷格的精湛演技以及暮年欧比旺与狂怒安纳金的生死对决这一噱头,但如果除去这二者之外,《欧比旺》真正带来的观赏性与新颖度又有几何呢?我不想承认星战IP已经进入一种creatively bankrupt的阶段,因为本剧从头到尾不是一种创作思维的枯竭,而是满满的敷衍与不在乎——反正我花高价请回两位巨星,而且我还有Obi-Wan vs. Darth Vader这样的王炸噱头,观众就算对剧情骂骂咧咧还不是照样老老实实地给Disney Plus充钱?如果迪士尼继续沿用《欧比旺》的创作模式来继续开发新的星战影视作品的话,那还不如像Kylo Ren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说的那样:Let Star Wars die. Kill it if you have to.

...

...
季终集两人正面vs背面以及光与暗的对比可能是本剧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