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即将从三位数上升到四位数的阅片量之际,你用哪一部片子来承载这份纪念的意义?”
特意留到第1000部电影看的《一一》,因为一句经典台词“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虽然现在不少电影已经在缩短人类寿命了,可当一部好电影在屏幕上徐徐铺陈,依然会觉得电影怎如此短暂,短到用四个小时,就把人生的好几个十年都收进了比纸张更薄的镜头里。这话听着矛盾,却像日子本身:虚浮的热闹总嫌冗长,而那些能让人看见自己的故事,哪怕再长,也还是怕它太快谢幕。

2.
“用电影里的话来讲,如果说电影延长了我们的生命,这部《一一》则具有一生的长度,近乎延伸至我们生命的尽头。”NJ的家庭就像一个缩影,让观众同时感受到童年、青春、中年和老年在身上流淌,我们终要泅渡各自的暗河。
当我走到阿弟的位置、走到NJ的位置,我又能说些什么,有什么话可以对人倾诉呢。我想,再也没有一趟人生旅程,可以让我走得这样疲惫,又这样坦然。平静如流水一样的生活本质令人心伤。
3.
《一一》讲的不止是人生,也是杨德昌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在电影里面得到的生活经验至少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双倍。”
“你自己看不到,我拍给你看啊!”洋洋说他要给大家看一个大家看不到的世界。
有人豁出生命体验未竟之事,有人用相机对准众生的后脑勺,在模糊的轮廓里,照见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自我。人生这出戏,光靠自己一人,或许真的无法明白。
我想电影之于杨德昌,恰如音乐之于大田,相机之于洋洋。
他愿借这样一种媒介,向我们展现自己无法看见的世界,在他人的故事里照见众生,于日常褶皱中拾捡微光。那些扎根现实的虚构并非虚妄,恰是让脚步在尘埃中站稳的气力,使循环往复的生命于有限中,延展出超越本身的意义。
4.
值得一提的是,洋洋墙上挂着的蝙蝠侠海报,也是杨德昌童年时的钟爱。他与NJ有着相似的经历,青年时期曾有机会在美国西海岸学习电影,最终却选择了工程专业,还做了多年的软件工程师。而《一一》,这部作品作为他的封山之作,无疑是他人生的部分缩影。
想起余光中的一段话“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片尾一位老人给一个小孩讲“我老了”,一个小孩给刚出生婴儿说“我也老了”。所有关于人生的表达终究抵不过孩子的一句“我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