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式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已经霸榜国内外很多年了,这部影片有很多人看过,有很多的评价,也有很多的文章,但我看完几遍后也许想写一些自己的东西。
评分很高,但我也看了一下,也有人给出3星、2星甚至是1星。这不足为怪,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什么对错,好与坏,每个人感受和视角不一样罢了。
能力—希望—信念
一位银行家,物质方面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与此同时带来的一定的社会地位;对音乐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即使入狱多年,听到音乐时还能陶醉其中;可能不是博览群书,但安迪也是广泛阅读,有很多除了“银行”以外的东西;甚至对于地质、雕刻、飞行棋有一定的了解。
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轻松说出圣经其中一句话在哪章哪节,很强的记忆力、创建监狱图书馆简介领导者监狱的“进步”。有人说他是天才,是少部分人的代表,这已经不是大多数所能企及的。但就是这样,影片所设定的角色就是这样,我们从客观的视角看着就好,这是属于“他的故事”。
他挺过了艰难的 “菜鸟期的两年”,这可不是正常的生活两年,监狱里总有些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经历了什么肯定难以想象,难题和挫折不断来袭。环境会改变一个人,两年的菜鸟期让他成了为“有经验的老鸟”,熟悉了环境,一切都是平常了。
一年又一年,20年了,都在这个监狱里,什么概念,而且他并不是碌碌无为,20年里他结伙伴,不仅引领着监狱里的人学习和进步,银行家的本职还为监狱带来“衍生产业”,可能最重要的还是那个通向“自由的路”。20年,没有受到环境和磨难的影响,他还是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充满希望。
终于在一个黑夜,爬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空间狭小的下水道,(爬了多长 ?五个足球场的长度)暴雨伴着闪电倾泻而下。安迪迎来了自由,去银行取了钱,举报了狱长和预警,到了太平洋。
一个没有记忆但是温暖的地方,一个旅馆,几只小船......
虽然过程曲折,但是有一个算是完美的结局。看了几遍,给我的冲击还是一样的,那就是他所展示能力-希望-信念 的力量,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 ? 充满希望和信念在无尽磨难中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一切的武装自己,在很长的时间以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做到自己想做的。
简单的道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就是 “肖生克的救赎” 的艺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