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结束快一周了,而欧洲杯都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了。回想两年前世界杯的时候,每一轮比赛后都会发个日志叨叨点什么,发言的热情真是今非昔比。但是这并不能表示我对比赛本身的热爱降低了。荷兰不再性感,国羽消极比赛,体坛日益难买,球鞋早已布满灰尘,但是那些让你从小迷到大的比赛,那些从大看到老的运动员,那从无看到有鸟巢的和从有看到无的五里河,早就和血液连在了一起,难解难分。

举办于公元二零零二年的韩日世界杯,是我关于大赛的最早记忆。中国队好笨,罗纳尔多好厉害,韩国队好赖,三九啤酒瓶子上对球队的简介,这就是当时还处于球盲状态的我对那届事后获得吐槽远甚于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的世界杯的第一类印象。

二零零四,这应该是一个值得90后球迷大书特书的年份。葡萄牙欧洲杯、中国亚洲杯、雅典奥运会,三者无论是炒作噱头、爱国热情还是竞技水平,都能独当一面且各有侧重。C罗、大帝、刘翔、女排,这些后来的若干年内被世人炒滥了的名词,都是在这一年横空出世。我是从这一年彻彻底底爱上体育的,我觉得应该还有至少一半的90后球迷是和我一样的。

之后的二零零五年,本是个体育的淡年,但是它孕育了很多的伟大的种子。易建联、马萨、纳达尔、陈若琳、蔡赟傅海峰、程菲,这些日后名动天下的小家伙,都是在这一年的小比赛中露出了尖尖小角。不客气的说,他们就是在我这个新球迷的关注下日渐强大起来的,直到登上世界之巅。

德国,二零零六,世界杯,那时,我在石家庄市第42中学,那段时光,超傻逼,更超难忘。只有那段时光,一群人让“球迷”成了自己的主业,“学生”成了兼职。

北京,两千零八,盛大、几近完美、屌到爆的一届奥运会。和我一样终日坐在电视机前的人应该不在少数。这一次,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国人了解了体育。影响最深刻的是两次特别的“观赛”,一次是林丹决赛时停电了,拿收音机听的中国之声老梁的解说。一次是上午陪爹娘逛保龙仓,路过家电区正好在放王皓马琳的男单决赛,就一直没挪地儿一直到升起三面五星红旗。

2010年,我在石家庄市第17中学。闹得无法无天的小青年情绪迎面碰上热情如火的非洲世界杯,让人有点放肆了。你去看吧,每天傍晚的万象广场有多少穿着白色校服的逃自习的学生,而那里面从来也不会缺了一个浓眉大眼高鼻梁一米八的小男生。当然还有在杜松林家的那个决赛之夜……

现在,2012年8月19日 19时11分59秒。

从2002到2012,十年,我从10岁长到了20岁,从黄发到弱冠的十年里,我身高由一米四到了一米八,体重从几十斤到一百二,居住地从石家庄新华区到了沈阳浑南,心跟着孙杨们从韩国到希腊到德国到北京到南非再到伦敦。十年,战神巴蒂的样貌已经可以到了用老模喀嚓来形容。十年,陈若琳从那么一丁点的小姑娘变成了四枚金牌在手的新一代跳水女皇。十年,林丹从备受嘲讽到成为了全世界最棒的运动员。十年,李毅从一个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变成了万民膜拜的网络大帝。

十年的时间,我的样貌改变了很多,世界体育格局改变了很多,国际足坛的形式改变了很多。但是你必须相信,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体育会越来越迷人,而我也会对体育越来越爱,一直爱。

下一个十年,故事里会有沈阳,会有里约,会有俄罗斯,还会有……

最后,送上全球独家张飔谵视频一段,献给,那些年,一起追过的,体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