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了不合时宜最新一期的播客,她们邀请到了弦子,讨论《热辣滚烫》作为一部商业片,是怎样坚定表达其女权立场的。尤其是导演贾玲,从一个需要讨好其他人的“女”喜剧演员,到一位票房数遥遥领先的女导演。她不再需要“胖胖的很讨喜”了。
弦子一如既往的公允又宽容,她坦白也真诚,不吝惜对其他在女权领域做出进步的女性的赞美。且也不放弃,从更深刻视角,讨论不足的机会。
在《孔秀》成都点映的现场,导演请来的对谈嘉宾说,中国很久没出现一部这样的女性电影了。我完全不这样认为。《热辣滚烫》就是很鲜活,很当下的中国女权表达。
而《孔秀》,是一个想吃女权红利的男导演,无耻的作品。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上世纪60年代,一个纺织厂上班的女孩的三段感情经历。其中两次,是以婚姻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描述,借助女性主义的视角,可以大概想象出故事的脉络。女孩在懵懂的年纪半推半就听从父母安排,嫁了人,有了不幸福的婚姻和两个孩子。第一段婚姻失败后,她自主选择了第二段婚姻,却仍然以失败告终。当第三段感情来临时,她终于认清,婚姻和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于是在被逼问着要个结果时,放弃了这段感情。
那她应该是怎样走上“觉醒”的道路呢?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来看,家庭的教育,会在她心里埋下向往美好爱情和独立生活的种子,不然她无法坚定的选择,主动结束第一段婚姻,不放弃自己的工作,还在离婚前丧偶式带两个孩子。时代的发展同样也给予她独立的机会,60年代生产力大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
然而电影中并未表现,她的勇气和底气是从何而来,仿佛是被佛祖开了悟,婚姻不幸福,婆婆欺负她,她就自然而然的坚定选择离婚。没有过多描写她一个人独自带两个三五岁的小孩,是怎样度过的,生活的拮据,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孤独,都仿佛没有。只有她沉默的表情和坚定的选择。她坚定得仿佛一个穿越进去的当代女权,或者吃斋饭手捧莲花的正峰。
点映现场的嘉宾点评,说她很喜欢这种,没有激烈情绪的表达,一切都仿佛很平静。
我却觉得,这种平静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无知。因为导演不知道,孔秀会有怎样的心情。他不知道,孔秀在那样的境况下,会怎样去行动,她的心如何从,羞怯的少女,到,声音洪亮说要离婚的劳动妇女。他不懂那些失望,那些自救,那些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压力,亦或是更加先锋的女性在那时为孔秀做出的表率。他只觉得,女性主义,如同孙猴子从石头缝里钻出来一样,在遇到男性无尽的暴力和伤害之后,就会自省出来。
不是的,全然不是的。
没有一个女性主义者,是可以脱离开其他女性主义者而存在的。男导演完全不懂,女性主义者之间,互相传递的情谊和勇气。那些我四处收集来的,痛苦、伤害、勇敢、鼓励,支撑起今天我的一切表达和立场。那些传达,是偶然又必然的途径,也是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茂密的生命力。
一整部《孔秀》下来,我就好像是孔秀成长路上,一个隐形的男人。我听不到她的心声,只能看到只言片语,透过男人的眼,看到她不幸的生活。我和她永远隔着一层。
且不说好的女性电影,会将观众,不论性别身份,一下子拉入主角的境况而感同身受。只有这样的电影才会让观众哭泣或欢笑,而这部电影,只把观众越推越远,观众就像冷漠的摄影机的镜头,是物的凝视。
电影的英文名是,A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