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闲逛着走进了一条南方的旧巷子,天空突然下起一场夏日急雨,我赶忙躲到一旁老房子的屋檐下避雨,这时候身后传来一阵久远又耳熟的絮絮叨叨,我一回头有个老人埋怨我淋了雨让我快点回家。我推开已经有了锈迹的铁门,老房子里那种旧物静置冰冷又湿润的气味扑面而来,但我感到熟悉且心安。这是我孩童暑期那些充满隔代依恋、被满足了安全感的潮湿雨季。
成长是与至亲无声无息从亲密依恋到生离死别的过程,而东南亚家庭最隐痛的部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日渐生疏、越来越无法同频的阶段性思想变化和情感需求。
承欢膝下是当代越来越难实现的天伦之乐,科技发展带来电子诱惑和碎片化的信息干扰、全球化背景下遍地都是“诗与远方”,社会结构导致离乡发展的就业分离。
下一代和她们的孩子注定要自主地或不由自主地越走越远,而老人不仅要守在原地,还要在沉如静水的余生里等待生命的终点,独自面对生理的衰老和心理的空虚。尤其是缺乏爱和死亡教育的几代,终其一生可能也无法传达彼此心意,往往要用死别和遗憾来完成缺失的课题。
精准又细腻的东南亚部分家庭关系图谱,视听和演员都自然耐看,好文本好制作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