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这是我二十年来一直都没弄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部书,这部片?为什么全球不论男女老少,都对它有致命的吸引力?
刚刚看「20周年」,一直眼眶时不时地被湿润着,被激动或是感动或是不知什么东西打动着……直到海格说,“我已经不在了。但海格还会在。”下一秒,他的表情肃穆了下来。我眼泪开始落下。
又到最后的最后——"Always"——一切崩溃,哭成狗。幸好我现在一个人在家,哭出声音来也没关系。
是的。这就是有一种你根本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也突然觉得,可能是这永恒的"Always"把一切都联结上了。
用爱,把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把你的脆弱与不惧,把你的幻想与生活,把你的过去与现在,把 生 与 死 都联结上了……
我一直标榜自己很喜欢哈利波特系列,说它正是陪伴我青春期的书籍,我如何如何废寝忘食地阅读它,是我十五岁时的我妈送我的生日礼物等等。连如今我三十五岁了,装修房子,家里的地垫都搞的都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我对来访的人介绍说:“你看,这地垫,跨过去就是饭厅厨房,有生活烟火气的地方,而这另一边,就是我做梦搞创作的地方。”我利用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含义,赋予进了自己的日常里。
可是,我心底里,又一直有一个其实很清晰但又不太敢面对的疑问:“我真的如此喜欢它吗?我到底喜欢它什么?”
我害怕,我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爱它。一切都是为了表达热爱而做出来。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这套书,似乎是我青春成长期的记忆里,唯一一件,我妈给我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礼物。
之所以,她会送我这个作为礼物的原因,是因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她带我去看了,这是她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主动问我,想不想去看最近这部电影——她以一种主动的态势和我共赏了这部电影。我心中激动万分。
这对我妈妈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我如同旱地,被久逢了一场甘霖,迫不及待地和她一起在魔法石的精彩世界里滑翔。
电影后,她说这电影真好玩,我也拼命表达出也觉得很好玩的样子。然后她说,你喜欢,老妈把这套书买来送你吧。(那时好像出了四本,到「火焰杯」)毫无疑问,我来不及地点头答应……
我想,那时的我,已经在潜意识里十分清楚,这是与我妈多么难得的联结方式啊!作为从九岁开始她就不在你身边陪伴你的人,作为个性本身就比较偏坚硬不怎么谈感情的人,我这个哪怕已经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也深深知道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和妈妈保持同调”的机会!
是的,所以我“爱”上了看「哈利波特」。深深地沉浸在了魔法的世界里。
二十年来,那套书如今依然在书架上。几个月前搬家,我妈问我,“那套哈利波特,你还要了啊?”(因为这两年我有卖书的习惯)
我立即本能反应地应她:“要!那个当然要!!!这怎么能不要。”她笑笑,点点头。
是她觉得好看。所以我才觉得好看啊。
-
今晚,「回到霍格沃兹」,从一开始,我的眼眶就莫名湿润着,心里激动着。一直到最后的"Always"……我好像有了几分明白了,明白这个电影/书里的魔力、吸引力到底是什么了:
它创造了一个完全虚幻的假想世界,但其中填充着满满的真实成长生活、孤独又勇敢的共鸣心境,然后用 爱 联结了所有。
一切在“假想”里,落了地。
我的感动、激动、哭成狗,有我对我妈的爱、也有一个女儿对她母亲独特的爱的方式、还有我对这部影片/书,真诚的共鸣之爱。
还有许多深深的缅怀……
